? ? ?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是我國古人們對于美好社會的幻想和企盼,在西方國家也有“烏托邦”的說法,由此可見,對于美好世界的向往是所有人類自發的情感,無關于時間、地點、富貴貧賤、社會發展程度等。然而,理想之所以被稱之為理想,就在于它似乎唾手可得而又遙不可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無奈,我們這生于八九十年代的人從小接受的教育是“雷鋒的故事”,而傳播媒體的發達又讓社會所有的陰暗在我們面前暴漏無遺,我們內心既有著對于正義的向往而又充斥著對于現實的無奈與恐懼。春晚小品的一句“人心倒了就再也扶不起來了”說出了對于當今社會的無奈,我們都生有一顆想做好事的心,但是似乎又被什么禁錮著我們那粒膽。
? ? ? 同事A和B都是我們一起進入公司的,平時為完成工作任務,合作比較多。這周周一早上,A剛上班便接到領導電話,被領導一頓好批,原來是之前B在報表上處理的一個數據發現有問題,請A幫忙修改,A欣然幫助其改好了數據,未成想,更改后的數據被領導發現并要追究責任時,被B告知是A修改的。在被一頓狠批之后,A只有去找B請他一起再將報表改回來并重新統計數據,然而此時B卻又“正義凜然”的告訴A,“數據是你改的,跟我又有什么關系呢?”A表示很驚訝“可是是你統計錯了讓我幫你改的呀!”B一臉不耐煩的說,“誰讓你改的被領導看出來了,領導現在找的是你,又不是我,我很忙,沒空幫你,你找別人吧!”A只好一臉苦笑的去獨自審核,重新開始做表,被批評不說,原本不屬于自己的工作現在也落在自己身上了,失落的A在心里一遍遍的埋怨自己:怎么就隨便去幫助人了呢?這下好了把……這只是發生在職場中的一件小事,當A給我談到這件事的時候,言語之間并沒有什么責備,但是我卻深深的感受到了其內心的委屈和無奈……
? ? ? 類似于上面的一片好心換來一聲麻煩的事情屢見不鮮,尤其是自南京彭宇案以后,國人對于做好事、扶老人等事情顯得尤其畏懼,以至于現如今老人倒地總是提前說明“不訛人”并要求他人拍照攝像取證后,才有少數人施救。每個人都在說我們的社會冷漠,然而似乎哪個人都不敢熱情對待陌生人。問題的根源又在哪兒呢?在于少數人的自私狹隘作祟。就像上面的職場小事一樣,B只想著自己這次過了關、輕松了,然而卻沒想過以后自己遇到困難的時候還有人敢幫自己嗎?更重要的是,他傷了一顆助人的勇敢的心,A原本簡單的思想因此變得不再那么簡單了,以后他還會像以前一樣那么對待這樣的事情嗎?
? ? ? 人是組成社會的最小單元,一件小事造成的影響微乎其微,然而,如果有很多類似的這樣的小事組合起來,可能就是社會的巨大災難了吧,這也就是社會風氣為什么會轉變的原因呢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常懷感恩之心,從身邊做起,先保護好自己,再不去做“坑爹”的事,最后再懷著善心管管“閑事”,社會風氣的轉變由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