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考研季,各大高校里的考研狗狗們,是不是每天都在早起占座,拼命背書,昏天暗地的復習中度過呢?
看著學生們這樣拼,我也想起了自己當年考研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
大三暑假,我同時報了英語和數學兩個班,白天在北航,晚上騎車趕去中央財經,很多時候飯都顧不上吃。一個暑假下來,我瘦了十幾斤。
臨考前的一個月,同學在宿舍里打著游戲,我在樓道里背著政治。
人的精神力量有時候真的很強大,連自己都無法想像。春秋冬夏,酸甜苦辣,只要心中有了意念,苦也變成了甜。
人為什么會變得勵志?放棄慵懶的生活,像苦行僧一樣勤奮、刻苦、自律。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一條,也是容易被大家忽略的一條,就是有大利可圖。如果一個機會能夠讓原來平庸沉悶的人生得以反轉,或者能登上更高層次的平臺施展抱負,總會有很多人因此而荷爾蒙激增。
考研就是這樣。
然而從畢業到今天的十年里,我站在更高的人生維度無數次地反思和審視過去的學習經歷,深深覺得當初的勵志對考研實則沒什么大用。
能不能考上,能考上什么樣的學校或專業,這些很大程度上在你準備考研之前就已經注定。
01 功夫在事外
很多人把考研當作第二次高考,又一個能重寫命運的機會。
可惜,時過境遷,高校招收本科生和研究生,是兩套完全不同的體系,兩種完全不同的培養目的。你夢寐以求的改變命運,只是幻念中帶著不舍。
與本科教育的基礎性、通識性相比,高校招收研究生是為了給科研培養生力軍,主導權在各個科研機構,也就是院系和實驗室。
實驗室是從事科學研究的地方,不是你的命運更改器。
國家擴招研究生,不管是出于緩解就業還是其他的目的,都改變不了這個屬性。
有人會反對,哪有那么神圣,大部分的研究生,混兩三年后不也畢業找工作去了嗎?現象確實如此,但具體到實驗室負責的導師,他們多招幾個人,只是為了從中選出最優秀的苗子。也就是說,招研究生的標準,當然不包括保研推研的,除了考研分數這個門檻,注重的是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科研能力。
為什么老師偏向招本校的學生?近水樓臺先得月。本校生在大學期間上課和課程實踐的時候就能跟導師提前接觸,如果展現出了過人的能力,當然就成為導師優先招募的對象。
所以,為什么跨校、跨專業考研難度很大,原因就在這里。
反過來想,如果想考研成功,光有分數是不夠的。
專業基礎知識很重要。
比如計算機系的專業基礎課就有微機原理、操作系統、數據結構和算法等。考研復試的時候,會考核這一部分知識,如果學生露了怯,再加上關系不硬,被刷的可能性就很大了,高分也不是擋箭牌啊。當然,我說的關系不是指那種不正當關系,外校學生相對于本校的,關系自然不夠硬。
所以說,考研只是個功到自然成的事,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你在專業上的功夫。
從大一開始,就要打好基礎,從外圍的基本功開始學起,比如高等數學、機械制圖、編程語言等等。
我聽說不少地方的同學走上了一個誤區。有些地方上的學校頗有考研傳統,每年都有好幾個考400分以上的學生。他們一進大學,還延續著高三的節奏,把大學過成了高四、高五。一切為了考研而戰!
然而他們忽視了對專業課程的學習,最后學成了除了考研四門,其他啥都不會的偏才。
我不反對有的人把他們的做法歌頌為改變命運的勵志典范。
可惜你未來的導師不是《感動中國》節目組的評委,不會那么輕易就被你的苦逼勵志故事所感動。
別忘了研究生招生,初衷是什么,目的是什么。你沒有專業基礎,又缺乏科研能力,老師為什么要招你?
缺乏理性規劃,一廂情愿的努力并不能改變命運。
那么研究生正確的開啟方式,不得不說,要在事外下功夫。
千萬不要忽視動手實踐的機會,比如工科的數字電路、模擬電路這兩門基礎課,都有大量的實驗課。這既能學以致用、鍛煉能力,也是充分與老師溝通交流的好機會。
你以為負責實驗課的老師都是打雜的小嘍啰?錯了,他們都是有組織的,一般都是某個實驗室的老師。雖然他們也是跟著大boss打雜的,但給你當導師和領路人,足夠了。
在實驗中展現自己的天賦,找機會與老師建立深入的聯系,甚至能在畢業設計時參與實驗室的項目,這不但對考研選方向,對自己的未來都大有裨益。
研究生選專業和本科選專業相比,更加具體和細化。很多學生考研時很盲目,聽說哪個專業好就業,一拍腦袋就報考。真正等進了實驗室才知道,一個實驗室分很多方向,導師手上的資源也不同。有的學生讀了兩年書,沒參與過什么重要項目,找工作時就很吃虧,到時候叫苦不迭。
沒辦法,你找工作時流的淚,就是當初選專業時腦子里進的水。
說了這么多,只想告訴你,考研確實能改變你的命運,但你得正確操作,而不是一廂情愿。否則,過得了考試,過不了復試,僥幸進去了,也是從由你玩四年(university)變成由你再玩兩年,耽誤青春,浪費天賦。
02 要感性,更要理性
看完我為你們揭示的考研真相,你還覺得勵志有用嗎?
你覺得你很偉大,很堅強,每天在亢奮中度過,忍著冷眼與嘲笑,起早貪黑地拼搏。
你用熱血的口號把自己逼進命懸一線的悲情,考上了就飛黃騰達,考不上則萬劫不復。
然而這只是你給自己強行加上的內心苦情戲。
且不說大學畢業生的未來很廣闊,考上的和考不上的,命運并沒有那么懸殊。單就考研而言,想通過半年的復習讓自己的水平從200分漲到400分,實在是妄想。
能考上研的人,他們已經有了350分的水平,然后再系統地復習一下,讓自己正常發揮出來。你所要做的,是平時就努力,讓自己至少有300分的水平,后來的復習也就沒那么被動。
勵志有必要,但要小心勵志把你帶偏,忽視了原本應該重視的東西。勵志之于考研,猶如一罐紅牛,只能在你困了累了的時候提提神。但紅牛不是神油,不能讓你變得力大無比,甚至超自然。
考研是一個理性規劃、長期努力,最后水到渠成的成功過程,千萬別以為只是最后半年的苦逼復習。
03 苦中有樂
還是那個問題,人為什么會變得勵志,除了因為有利益,還會因為有樂趣。你之所以努力,是因為所從事的雖然很艱苦,但能給你帶來比艱苦更大的快樂。
這也是我想給出的第二個建議,尋找學習中的快樂。
把苦逼的復習過程變成一個逐步成就自己的快樂學習過程,發現學習中進步的快樂。
我考研英語成績過了免修線,也就是后來比其他同學少修一門英語課。其實我的英語天賦并不高,六級考了三次才勉強過。真正改變我英語學習的,與考研無關,而是報了新東方的新概念4之后。
新概念英語是一套長盛不衰的經典英語學習教材。當時教課的是新東方的王牌教師蔣軍虎。蔣老師說,他以前一直在教新概念3,后來學校讓他教4,他坦言內心非常忐忑,擔心難以勝任。在他看來,新概念4的內容博大精深,每一句課文都能講出很多知識點。一本連新東方最好的老師都不敢接手的教材,是不是該好好學學?
只要學好了新概念4,以后六級、考研,甚至G托都不在話下。
的確,從那以后,我不但對英語長難句的構成了如指掌,而且還領略了英語之美。原來之前我的遣詞造句那樣貧乏,原來英語的用詞和組句可以這么優美。
我除了熟讀新概念4,還把新概念3的很多名章通篇背誦,到了考研英語的作文時,就真正感覺到了下筆如有神的境界,每句話的起勢、收尾、用詞都找到了章法。
所以呢,還是那句話,功夫在事外。
不要單純為了考研而去復習英語,平時就該多下功夫。
比如可以報一些名師授課的輔導班,多學學英語基礎知識,比如新概念,而不是傳授應試技巧的考研班、四六級班。讓名師給你指路,打通你的學習思維。當然,應試技巧也要學一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從學習中找到興趣,英語是這樣,數學、專業課也可以。
04 方法致勝
考研當然是考智慧,智慧不但要用到復習,也要用到尋找方法上。
我有一些比較實用的建議。
數學,題在精而不在多。報班的必要不大,多鉆研真題,把最近十年考研的題反復練習,同一道題多次復盤。找方法剩過題海戰術。
政治,要背書,但不只是死記硬背。政治課也是一個把理論應用于實際的過程,我也不建議報班,但平時一定要多做練習題,反復熟悉每個知識點的應用。無論毛論、鄧論,每個理論的提出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所以了解一定的歷史,對學好政治也有幫助。
當然,最后的押題班比較重要,一般混跡考研輔導的老師,對于命題方向和趨勢還是有心得的。
如果考研是一個過程,那么這個過程不是大四上學期半年,而應該是整個大學四年的學習。
考研,其實是對四年學習成果的檢驗。同時,也是對學生心智的檢驗。你要報什么專業,選哪個方向,甚至具體到選哪個導師,很大程度上都影響著未來的命運。
真實讓你改變命運的,不是研究生這個學歷,而是通過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所掌握的知識、技術和思維方式。
明確目標,夯實基礎,認真準備,考研成功就不在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