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一場奧斯卡經典電影主題曲的弦樂四重奏音樂會,恰如看一部沒有字幕的奧斯卡經典電影。習慣了分心地去欣賞復合的豐富,而不習慣于專心地去欣賞并不貧乏的單一。
因為國慶前看話劇的時候,與學姐打賭劇場里的工作人員是否兼職而贏了一場國慶后的音樂會的門票。于是,得以在想靜靜的時候,還可以靜靜地聽一場音樂會。
導賞的嘉賓說,如果說獨奏是一個人的傾訴,二重奏是兩個人的調侃與戲謔,那么四重奏便像是一個家庭聚會一樣,爐邊夜話,溫馨動情。這讓我瞬間想到以色列出生的導演雅榮·茲伯曼的處女作《晚期四重奏》(A?Late?Quartet)里的情節設置,電影中的四位演奏者正是多年的摯友與愛侶。而其中關系融洽時的琴瑟和諧,與因為矛盾、野心和欲望產生的不和諧都完全反映在音樂之中。所以有人說四重奏最重要的不是誰演奏的最好,而是整體的和諧。因為只有四個聲部,只有四個提琴,只有四個演奏者,每一個人都被突出地暴露在聽眾的耳朵前。當然,我不知道這個法國的Amon樂隊成員之間是什么關系,介紹里說是來自法國三地、布魯塞爾不同音樂學院,并且經歷迥異的四人,但是觀察他們四個人,一個自信灑脫的波蘭姑娘,一個熱情率真的法國大叔,一個深沉低調的法國青年與一個局促緊張的法國姑娘。如果說四重奏不僅僅是要網絡四種表現力的提琴的話,那么這個四重奏的樂團更是網絡了四個狀態的年青人。看著他們履歷中的各種師從名師、畢業自著名音樂學院、合作過著名樂團、被授予終生團員榮譽、獲得基金會獎學金等等,我不知道是不是他們也有過《爆裂鼓手》(Whiplash)中弗萊徹那樣的變態導師,將人逼到極致,也信奉只有逼到極致才能完美,他們是否也像安德魯那樣在漫長的青年時代里的每一個日夜里揮灑汗水與生命力去追逐一個極致。這都是門外漢的無由玄想,不過看到他們彼此之間眼神與音樂的交流,我能感受到一種沉醉的波紋,而這應該也就夠了吧。
作為娛樂至死中直指的電視電腦前的一員,我想大多數人和我一樣對于純音樂的欣賞無能,所以我不知道這是不是為什么Amon樂團創意借奧斯卡的羽翼來孵純音樂的蛋。《天使愛美麗》《辛德勒的名單》《茜茜公主》《泰坦尼克號》《聞香識女人》《教父》《加勒比海盜》《哈利波特》《007》《星球大戰》等等經典電影的主題曲,每聽一首曲子都能在腦子里閃過一幀幀的畫面。
《天使愛美麗》中綠的可愛的背景以及艾米莉略帶神經質的大眼睛,刻意制造出來的提琴的尖銳聲音淋漓盡致地展現了這一點;《茜茜公主》中的皇帝華爾茲即便只用幾把提琴演奏出來還是有那種擋不住的雍容華貴和大氣磅礴,呼之欲出的便是神圣羅馬帝國的哈布斯堡王朝的維也納的萬方來朝;《聞香識女人》中的莊重中帶一點挑逗與輕浮的感覺在小提琴和大提琴的配合下也是相得益彰,至于《泰坦尼克號》中的我心永恒的深情款款,《加勒比海盜》主題曲的有型拉風與《007》主題曲的現代質感,提琴都用一種我沒有見識過的表現力表現了出來。精彩。
而除了這一幀幀奧斯卡經典電影畫面以外,我今天才發現它們當中大部分的主題曲的作者都是同一個人約翰·湯納·威廉姆斯(John?Towner?Williams),無論是星球大戰的科幻史詩感,亦或是哈利波特的神奇玄幻,再或者是辛德勒名單的悲壯動人,都是這位作曲家筆下流動的音符在塑造。厲害。
電影是復合的交響樂,配樂是單一的四重奏。配樂塑造了電影,而四重奏演繹著純粹的交響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