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風箏的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文/品露

為你千千萬遍,不得不說在我印象中哈桑是完美的,又是殘缺的。

他與少爺喝著同樣的乳汁,一同的成長,一起磕磕絆絆。他一直追逐著阿米爾少爺,而阿米爾追逐著父親。他為阿米爾能付出一切,情同手足,承擔著阿米爾少爺的謊言罪行。

但在阿富汗的時代,他的這些付出都是應該的,因為他是仆人,這是舊時社會的文化,地位上的不平等。

雖然他沒有少爺的財富,沒有豐富的物質,沒有社會地位,但是他擁有父親阿里對他的關心,關愛,耐心與肯定。這一切也正是阿米爾所極力想擁有的。

阿米爾是富家公子,他總是在沒有玩伴的時候尋找著哈桑,當一有伙伴可以玩耍的時候他就避開哈桑。

他嫉妒著哈桑的勇敢,真誠。他怕哈桑會奪走父親的愛。他內心為哈桑是不是他朋友而掙扎。他想通過風箏比賽贏得父親的關愛與贊賞。

在風箏比賽的那天他躲在角落見到了哈桑被強暴時的痛苦與絕望,然而他卻恐懼,懦弱,慌竄而逃,沒有繼承父親身上勇敢,優秀的品質。

他內心的愧疚不安確使得他開始排擠,開始制造謊言,促使哈桑與阿里的離開。

我們要知道,阿米爾少爺他還是個十二歲的孩子,他渴望得到父親的肯定,他寫故事想給父親看,父親卻沒有撇過一眼,他想通過風箏比賽博得父親的眼球,為的多吸引一點關注,然而父親的冷淡促使他心理產生扭曲的變化。

現實社會中亦如此,再多的物質條件都無法填滿孩子內心需要的關愛與陪伴,阿米爾想擁有的就是哈桑已經擁有的父親的呵護與愛。

中年時期的阿米爾,為了救哈桑的兒子而被打到肋骨斷裂,脾臟破裂,近乎喪命。

卻是那一刻他笑了,大聲的笑了。他內心積壓了幾十年的不安與愧疚得到了救贖,得到了解脫。此刻的他無比輕松與安心。

最終他養育著哈桑的兒子。

阿米爾父親,帶著愧疚與罪惡而生活了一輩子,他犯下了錯使得仆人的妻子懷了他的孩子,從此他被劈成兩半。

他的兩個孩子一邊是被社會承認的,能帶著榮譽,正大光明可以繼承自己的財富。一邊是卑微,生活在黑暗之處,既不能給予又不被認可的。

內心的不安促使他盡可能的做到多彌補殘缺,多公平對待。他幫助了很多人,還建造恤孤院,做了很多善事一彌補自己的罪行。

但他給予孩子的也只是足夠豐富的物質生活卻忽略了在孩子心中真正想要的。

每個人心中都會有自己隱藏的人性,不想被人發現,不想被人挖掘。

誰能保證內心絕對的干凈純潔,相信誰的心理都有一只想要挽回的“風箏”。

書中拉辛汗說道一句話“你父親將罪惡轉化成善行,而你是將罪行轉化成使你發生罪行的人身上,通過排擠謊言來逃避自己的罪行?!?/blockquote>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