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玉溪農村土地承包到戶
我不是學者,也不是專家。盡管才疏學淺,孤陋寡聞,我還是班門弄斧,一知半解地要談論“包產到戶。”
畢競,這種心念在我內心已盤亙許久。許多話要欲吐為快。
? ?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在我們玉溪農村實行的“家庭承包”,轉眼間又是三十多年了,它與曾經的生產隊,在廣大農村,同樣經歷了漫漫幾十年。
它的利與弊,有目共睹。許多經濟界專家,許多關注農村,關愛農民的賢人達士,已作了精辟,廣泛的研討。
這里,我淺略地談談自己的陋見,自己的感思。
?
也許是進行了三十多年的生產隊模式,沒有使農民真正走上富裕之路;也許是計劃經濟的模式,并不能使廣大農村,翻天覆地,日新月異;也許生產隊并沒使中國農業,達到預期的輝煌成就;生產隊甚至束縛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所以,政治家們,轉變觀念,力圖用另一種模式,使廣大農村改變舊貌。
?
“家庭聯產承包”,替換“生產隊集體”。這未曾不是一種嘗試,一種企求。
畢競,農業是國之基礎,以糧為綱是賢者的卓見。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種政權,都要設法搞好農業!
? ? 搞好農業,也非易事!
?
也許人們久已疲勞了生產隊模式,也許人們早已期待一種新的生產,生活方式。
“家庭承包”剛實行時,廣大農村一片叫好,似乎干自己的活,掙自己的錢,收獲自己的糧食,農民們會更積極!更有動力!
誰都會想,這種生產方式具有人性,具有傳統依據??墒牵瑲v經了三十多年后,其利與弊,便清晰地呈在人們眼前。
在我看來,在我們玉溪,初始幾年,人們的積極性很高。人們,在不像往日一樣,一切勞作,等待上級指令,一切工作,等待隊長安排。
每家每戶,都有自己的耕地,都有自己的山地,菜地。往日做不完的農活,逃不掉的鄉村,現在改觀了。
特別是田地較少的玉溪,一人不到三分田,一家不到二畝地,農活很快做完,耕作輕松搞定。
人們,終感生產,生活的自由,人們,終于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跳出農業的圈子,去做副業,去掙很容易掙的錢。
人們,在不被各種規定,制度,以及土地緊緊束縛!
伴隨著農村家庭承包而來的,是舉國上下的市場經濟。這種經濟形式,徹底顛覆了傳承幾十年的農業經濟!徹底改變了農民們固有的觀念!
農民們終于很輕松地從計劃經濟的,嚴厲的制度中解脫出來,從土地沉重的引力中跳出。
有的農民半農半工,有的農民棄地從商,有的農民遠離家園······
農民們祖祖輩輩刨田耕地,臉朝黃土背朝天,汗水浸濕大地,脊骨折彎田野,收獲的僅是糧食,僅是溫飽。永無富裕的呈現!
當人們或從商,或打工,闖蕩下來,收獲頗豐。就是半農半工的農民,生活也大大改善。
終于看到:農民中產生了不少的企業家,不少的商業英才,不少的致富領頭人······
? 誰還說“家庭承包”不好?
?
可是,也許當年那些意氣風發的生產隊隊長們穿越回來,看到他們曾苦心經營的成果:水庫成了魚塘,大片農田毀損,田野日顯荒蕪·····
那他們豈不立刻嗷叫!罵天罵地!
現在,農村普遍走在富裕的路上,一幢幢現代建筑呈現,一村村一鎮鎮呈新。
可是,大家心里清楚,農民生活是有改善,甚至有人暴富;但這種富,有多少來自田野?有多少靠種糧耕地?
家庭承包最大的好處,是讓農民們更自由!讓農民們投身市場經濟領域!把農村多余的勞力分化而出!推進城市化進程……
經濟學有一詞語一一“剪刀差”。這種剪刀差,正是農產品與工業產品的巨大的,難于調平的差價。農民們辛辛苦苦,生產的產品,時間長,成本高,可價格總很低。價格與價值,相差甚遠。
試想,農產品價值大幅提高,價格能體現價值,那人們的消費就大幅上漲。如果這樣,那廣大普通群體,將難承受,許多社會問題便相繼突顯,社會矛盾也隨之加激···
? ? ? 誰都不愿這樣!
? ?
農業,只有依賴政府扶持,補助。種田耕地,很難謀取經濟利益。只靠種田,農民很難富裕。
生產隊時代,糧食豐收,糧食豐產,農民依然不富,這不是很有力的說明嗎?
而今,包產到戶,農民們種糧積極性不高,把田地用來種植經濟作物。
什么能賺,就種什么!甚至把良田化作他用!
土地被污染,被過度攝取,甚至荒蕪。
? ? 這是很危險的信號!
綜上所述,在我看來,生產隊也好,家庭承包也好,都有它的局限性,都不利于農村的發展。
農村的出路在哪里?怎樣使種糧農民富裕?
放眼世界,縱觀古今。農業生產有許多模式。
我個人認為,農業生產,還應放在首位,因地制宜,形式多樣。有條件的地方,特別是糧食主產區,還是實行集體經濟。一定要強行保護耕地,一定要用法律手段保護良田!
畢競,我們國家,人多耕地少啊!畢競,糧食是關乎國家,關乎民生的大問題。
西方的農場,農莊,可以借鑒。生產隊與家定庭承包的經驗,可以借鑒·····
“家庭承包”,看來已經落后,已經制約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已不適于集約化與現代化農業的發展!
我相信,我們國家,總有智者,找到適合農業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