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盎司的智慧等同于一噸的知識。
仿佛黑暗中突然照進了一絲光亮,某天我在閱讀的時候突然有了一個頓悟:書中的內容是作者出于對生活的感悟寫成的,因此,閱讀的時候,最好的莫過于用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去理解,去思考。有了這樣的想法,再去看譬如《給教師的建議》這樣有點難理解的書籍,越看越好理解,越看越有味。
筆者可以說是個閱讀愛好者。自學校畢業以來,一直不間斷地看各式各樣的書籍。在實在無書可看時,一張說明書也能看得津津有味。但很多書看完就完了,覺得收獲不大。古人所說的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今人說“”書籍是成長的階梯”這樣的境界怎么理解不透。直到有了這樣的頓悟,我才明白個中緣由。原來作者也是人,他的書寫遵循著思維情感的客觀規律。要了解作者寫的內容,你要對人的思想情感有了解。這可以從自身做起,理解了自己的思維情感,你也就理解了作者的。了解了自己的感悟,你也就了解了作者的。簡而言之,就是你對自己,對自己的生活有了了解,以己度人,會更好地幫助你理解作者書寫的內容。
要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生活,反思是個很好的辦法。反思能讓我們審視我們每一天的生活,發生的事情。回顧自己在這一天中遇到了什么事情,做出了什么決策,造成了什么結果。做出這些決策的假設是什么樣的,原因是什么?書中看到的新知識,我是如何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的。
那么,如何有效地進行反思呢?這可以用寫反思日記的方法去進行。有些人覺得自己過的是平平常常的一天,沒什么可寫的。其實生活中任何一件小事都可以拿來反思,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比如,成甲老師寫到他在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的時,會無意識地后退,不愿意主動靠近對方。這是件很微小的事情,可他注意到了并進行了深刻的反省。其實像這樣的行為是我們的意識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快速做出的決策,好像是無意識的行為。他們來源于我們的成長經歷以及以往的經驗,是長時間積累形成的,要改變很不容易。而反思幫助我們深入挖掘形成這些固有模式的行為的真正原因并做到改變。
針對反思,成甲老師還提出了建議,他說,當我們在反思某一事件的時候,我們應該著重記錄自己的思考過程以及情緒過程,要知道這兩點才是真正影響我們做決策的關鍵因素。
寫反思日記可以幫助我們加深對自身和生活的了解,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和不足,意識到某些決策的錯誤,從而進行改正。同時也促進了我們在閱讀上的理解。
生活其實就是本大書。閱讀書籍就是閱讀自己。讓我們不斷地反思,更好地了解自己,同時也更好的了解我們要閱讀的書籍,在閱讀中獲得更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