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間,我總是在焦急地走迷宮。沉重的背囊勒得我肩膀生疼,雙腳像是罐鉛了一般,靴子上的泥土早已覆蓋了它原有的顏色,不安的心跳聲不斷向大腦傳遞出放棄的信號。我急于求成地想找到出口,逃離這該死的地方。我卻從來就沒有戰勝過它一次,往往碰得個頭破血流,然后癱坐在地上嘲笑自己狼狽的模樣。此時,我隱約可以預見到無數次失敗的未來。尋尋覓覓,回到似曾相識的地方,卻又找不到以前的標記,我不禁懷疑起這是新的方向還是舊的牢籠。轉彎,直走的日常,到處晃動著曖昧的記憶光景,慢慢就覺得自己終究還是長成這般無趣的樣子。
當我走累了的時候,就會回頭呆呆的看著留下的軌跡,坐下來問自己,到底要記住多少足跡的細節,才能真正理解迷宮的含義?除了幾次深刻的失敗外,我的記憶系統已不再支持我做過多的搜索。靠著這些朦朧的經驗,我到底比剛進來的時候長進多少呢?我不知道,不過這答案也沒什么具體的意義,該走不出去還是走不出去。
迷宮里有果樹,有池塘,幸得不至于餓死,邊走還能邊看看風景。但最讓我無奈的還是它那無常的天氣。下雨是家常便飯,有時我會躲在樹底,聽著雨水打落的聲音,想著能否趁此睡上一會兒,終究沒能成功,因為閉上眼睛后心里的喧囂就會從黑暗中四溢開來,催促著我要趕路的事情;但有時候就干脆破罐子破摔,在大風大雨里繼續著日常的重復,我有時唱歌,有時跳舞,有時候狂笑,有時候咒罵,這迷宮終究是我一個人走的,那么放肆一下也無所謂了,反正沒人會在意的。當然,我知道這樣做并不能讓自己有多高興,也不會更接近出口。管他呢,解不開的話,干脆住在里面好了,我好像變得不再如以前那般焦急,但我分不清自己到底是更平靜還是更瘋狂了。
有時候走累了便靠在墻壁上休息,就會不自覺地拿出手機,看看別人的故事,打聽一下他們都走到哪一步了。選擇進入“游戲”的人遠遠不止我一個,對每位“玩家”呈現的“地圖”、“場景”和“劇情”也不一樣。對于我,他就以迷宮的形式將我困住,顯然十分有效。
在打聽之前,當然得先給父母匯報一下情況,前方一切都好,后方一切正常,一般都是這些套路。其實我在迷宮里過得并不好,但父母也一定有他們的委屈,我們會默契地在對話里忽視這些細節,為了不讓對方有什么心理負擔,這是只有對親人時才能顯現的“自大”吧,畢竟在這個世上真正在乎自己的人又有多少?我更擔心自己的迷宮沒走完,他們就不在了。雖然以前總把自己狼狽的模樣藏在心里,但我現在更愿意讓他們知道我的一些不光亮的故事。以前我似乎說過,自己可能永遠也長不成他們期待的樣子了。當然了,走出迷宮后,自己也想像不到是個什么模樣。但我想讓他們知道,我正在與不夠優秀的自己和解,正在琢磨著怎樣才能寫出溫暖人心的故事。既然悲傷和遺憾無處安放的話,就寫下來吧,一半聊以自慰,一半帶入墳墓。當然我知道可能怎么努力都寫不出故事,那樣也罷,好讓這來提醒我該放下一些東西。
有時候會突發奇想,當我忘了要去寫故事,忘記要去走迷宮的時候,迷宮的墻壁會不會漸漸消失?我才會真正地走了出來,才真正地自由了?這些或許都是因為我心有魔障,哪一天我真的放下執念,就能更接近答案?我四處張望,可迷宮卻從來沉默,似乎在嘲笑我的幼稚,又似乎在包容我的情緒。
我自嘲地搖搖頭,收起了手機,繼續趕路。
之前我總在說一個人的迷宮之類的,但這更多是內心的感受罷了,置身在生活工作這個“大競技場”中,并不存在什么物理上的迷宮墻壁,只不過是“游戲”給我呈現的困局,就像是在我的意識中植入了一個該死的VR程序,好讓我永遠都樂此不疲地被牽著鼻子走,迎接各種鬧心的遭遇。
但我想絕大多數的“冒險家”看到的困局都是相似的,每種職業都會烙上印記,都會植入特定的VR,它的價值引導無疑會左右我們的行為,但并不妨礙我們去看清事物的真實,我想它反而會是一種更深刻認識自我的工具,前提是自己要保留一顆相對叛逆的心和足夠的“耐cao”。
我在走迷宮的時候,會看到許多“冒險家”被地圖指引著,自覺或者不自覺地成為同行者,我們會以某種關系聯結在一起,這些羈絆或能茁壯成長,或是細弱柔絲。形式上,我們是“道合”的,但是我覺得,各自看到的“局”應該是大相徑庭的。比如我看到的是迷宮,你看到的可能是獨木橋,他看到的可能是洋流暗涌的大海,局中人帶著自己的故事,在特定的時空下,交匯在一起,想想還是挺玄妙的。
好吧,客觀來說,我的現實處境還是比較熱鬧的。小伙伴們會一起趕路,一起嬉鬧,偶爾還會吵吵架,但真正動感情的時候還是不多見的,大家都很職業。表面上的團結氛圍我還是能勉強附和過去的,我不大擅長建立和維系親近的關系,我比較嫌麻煩,也比較挑朋友,所以裝乖孩子會方便很多,就是偶爾要進行自我解壓。我個人別扭的性格就不做過多展開了。
不過現在回想,就覺得不能全推給性格,還應該跟個人的格局有很大關系。格局小的,想問題就會比較糾結,就像我總是會批評自己人際交往的違心附會,以及不大上道的個人努力。上面說過,可能當我真正放下某些執念后,就能真正走出迷宮。但如果放下是指不作為的隨波逐流,那么糾結的內容可能會源源不斷地更新,當下的局可能會越走越復雜。有所長進還應該來源于有所作為,試圖改變而非舉手投降,與其等待迷宮的墻壁漸漸消失,倒不如讓自己的格局變大,使迷宮的“套路”變得更加簡單明晰。這至少聽起來還更主動一些...我希望既糾結于自己,又能更智慧地面向未來。
當然了,漂亮話誰都會說,自己的決心有多大,還得看能堅持到什么程度,我并不是一個很堅強的人,與許多保守的“冒險家”一樣,我是安全感的奴隸。不過幸得一路成長中,有幾位知己一直的鼓勵和批評,在得意時真心祝賀,在困難時肝膽相照。工作后,大家就很難同行了,有了自己的“工會”,還有必須要刷的“副本”。不在同一幅地圖上,但我們還會分享彼此的故事,這都能讓我在迷宮里有所慰藉。我偶爾會感慨,同行者們可能在某個經意或者不經意的時刻,上演著種種聚散離別。在一個閑暇的日子里,我不自覺地思考起這個迷宮的設定。
我覺得這些局都是多重地圖的交錯組合,所有人的地圖交錯地織成宏大的網絡,每個人都帶著一份。可能會在自己看來,他們沿著不可思議的道路奔走,在命運的指引下擦肩而過。每個人都只能看到自己的圖紙,都相信自己走的路理所當然。但可能我看到的是墻,他看到的是路,他穿墻而過,我則不得通行;可能每幅地圖的引力方向不同,或許所有人都在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行走在這巨大網絡的“局”中。
每個人因緣際會地遇見一些人,每個人又只能看到自己的執念;每個人不可思議地錯過一些人,每個人似乎都是固執又孤獨的探險家。
大家都背著自己的故事行走,我想像著,幾時幾分,在第幾處交錯的迷宮里,會有那么一個小小的相遇,我們可以分享并理解各自的故事,相互擁抱,然后揮手道別,再耐心期待著下一場不經意的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