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子歡
或許就像此時?外面烈日炎炎,我坐在有空調的房間里,有書,也有茶,我內心充實,對未來沒有野心,對過去也沒有缺憾,有這么一瞬間,竟然覺得這就是我人生中最美麗的時刻。
然而,這并非我生活的常態。
就像有段時間我看梭羅的《瓦爾登湖》,他用接近隨筆或者流水賬的形式記錄他在湖邊的兩年隱居生活,描述自然風光,也剖析精神世界。我很向往那樣的生活,也很向往那樣的精神境界。
但更多時間我都在閱讀與商業、與產品有關的書籍,書架已經夠大了(身邊很多朋友可能壓根還沒有書架),卻依然容易覺得內心貧瘠。我帶著現代都市人,或者創業者慣有的焦慮,像一塊與自身體型一致的巨型海綿,貪婪地吸收著我們所認為的一切水分,目的就是讓自己重一點,再重一點,不飄、不浮、不怕干涸,最好還能不間斷地擰出點水來,潤澤下生存空間。
因此我也不是一個多么文藝的人,雖然有文藝的朋友評價我,又世俗狡黠,又純粹儒雅,但在商場上,我大概是“又精明,又厚道”?其實不然,自我定義不過是個半吊子,一面追求精神上的出世,一面又舍棄不下現實里的入世,歸根結底,精神與物質,我兩手都要抓,還兩手都要硬。
我目前的整個生活、工作狀態,也許在別人看來,已經屬于“歲月靜好”、“實現理想”了吧。于是有不少人跟我說,你寫寫你的創業經歷吧!感覺你超級勵志,能給我們不少經驗,同時又有不少人跟我說,分享下你的書單和閱讀經驗吧!告訴我們如何高效利用時間去自我提高。我們大多數人都是積極向上的,我們更喜歡那些正面的陽光的看起來對我們有利的東西,當然,在我目前的人生觀里,也是極為認同以上觀念。但我天性不喜“好為人師”,也許是一路踏實走來,冷暖自知,我的經驗不具有任何參考性,倒是在持續地用文字陪伴著一部分人,真實表達著我的觀點,探討著一種更成熟、更睿智的處世哲學與思維方式。
因為父母有負債,我親眼見父親被人不顧顏面地奚落,也不忍心母親黯淡無光地度過晚年,在擔憂與抱怨中惶恐不安,因此我選擇創業,從來不相信成功學,也不是為了實現什么理想,實在要說理想,那大概也是后來擺脫了債務纏身、解決了生存問題之后才切實思考的問題。
在理想或者情懷已經成為一個普遍營銷賣點的商業社會,真正的理想就只適合雪藏了,說出來怕被褻瀆或者遭遇嘲笑,怕被別人認為你不過是在販賣理想與情懷,其實是一個套路而已。就像我們普遍認為,朋友圈里那些不斷宣稱歲月靜好的人其實并不靜好那樣,也有各式各樣的觀點被寫成文章,被我們抱著“老子早已看透了一切”的心態大量轉發,傳達著“內心越缺少什么,就越喜歡炫耀什么”、“真正幸福的人都是在無聲享受的”、“真正有文化的人從來不會炫耀自己讀了多少書”等等相似的觀點。
那么,我幾乎可以得出以下觀點:理想,大概就是我們自己沒有,也不相信別人會有的東西。而歲月靜好呢?大概也只是我們自己沒法靜好,于是就不相信也不容許別人去靜好。
我身邊有這樣一位男性朋友,他在貧寒的家境中長大,在26歲之前都一直在這個城市的最底層掙扎著,當然,得益于他為人厚道,人品很好,又挺能吃苦耐勞,目前的生活已經有了很大的改善,算是中產階級精英階層了。
但每當我跟他說誰誰誰公司做得很好,或者工作、事業很出色時,他總是習慣性問一句:“這個人本身家庭條件也很不錯吧?”這樣的問題時常會令我不知所措,但我理解他骨子里的自卑,盡管他通過自身努力沒有依靠任何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卻依然擺脫不了他“不相信社會是公平的”這種思維定式,哪怕他不知不覺中已經用自身行動去證明了那個觀點的片面性。
后來又有一次交流,我跟他說了另一位朋友的創業經歷,年薪幾十萬的軟件工程師辭職回秦嶺深山處的老家創業,賣香菇,最后虧損。我說,我跟這個人有過幾次深度交流,也看他寫的文字,雖然說創業項目失敗了,但不可否認,他是個挺有理想和情懷的人。
結果呢,我這個朋友幾乎脫口而出:“什么帶領家鄉農民致富,誰信呢,還不是為了自己賺錢!”
我突然就為他感到悲哀起來。因為當一個人不再相信這個世界上有更加美麗的一面,習慣性用灰暗的、消極的一面去評判時,他也很難從自己的人生歲月里找尋到幸福,也就是說,他若不改變自己評判事務、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心態,再富有,也難歲月靜好,從某種程度來說,他依然窮著,并且這種窮人思維將世襲下去,傳承給他的子女。
我知道,生活都曾以猙獰的、丑陋的、扭曲的面目出現在我們的歲月里,我們被它欺負過、傷害過、欺騙過,背叛過。我也知道,我們都曾有過單純的、美好的歲月,那時的我們,很容易就相信、很輕易就付出,最后,可能被利用、被辜負、被營銷、被套路。于是,我們全面武裝,家人和朋友也奉勸你,你該成熟了,不要那么天真和單純了,我們也時刻在內心告訴自己,世界如此險惡,我要格外小心。
我剛創立彌蔻時,就跟人說過,我要做一個真正有情感溫度的品牌,一切都要像我理想中的樣子,有人相信,有人哂笑。
后來我們在公眾號做活動,說免費送體驗裝,剛開始總有人會質疑,騙人的吧?套路吧?騙轉發的吧?最后肯定又要收20塊錢郵費的吧?而有些人參與了,發現真的毫無半點套路,以致于現在我們只要做活動,后臺留言就會爆滿。
是的,我們都長大了,再也不是曾經那個無憂無慮的自己,歲月靜好對于我們來說,要么在很久之前,要么在不知何時實現的很久之后,它只存在于回憶里,或者理想中,于是我們只能在現實里不安、多疑、焦慮、充滿偏見和戾氣,我們什么都不相信,又渴望能去相信,所以我們精疲力盡,躲開了一些真正的陷阱,也錯過了一些美麗的清泉。
那么,所謂的歲月靜好,究竟是怎樣的歲月?又是怎樣的靜好?我認為大概就是我們要懂得拒絕黑暗,但同時不要拒絕黑夜里,那些依稀亮起的群星。就像我們雖然明白世事無常沒有什么會永垂不朽,朋友可能反目、親人可能成仇、愛人可能出軌,但當我們依舊可以保持一顆真心、一份真誠,還可以無條件地去信任一些人,去相信一些事時,不用懷疑,這就是我們目前的歲月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