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始于何處?|詩經、死亡之書、漢謨拉比法典、羅塞塔碑

圖片發自簡書App

1、以《詩經》為例

假如我們愿意在產生于商朝、也就是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時期文字記錄停留一會兒,我們就會發現,那些刻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甲骨文,其實是在直截了當又簡明扼要地記錄著什么。

圖片發自簡書App

壬午,王田于麥彔(麓),隻(獲)商戠(異)兕,王易(錫)宰豐,[宀帚](寢)小[矢旨]兄(貺),才(在)五月,隹(唯)王六祀肜日。

記載了帝辛將獵獲的犀牛賞賜宰豐之事。

商朝以后,中國社會進入到西周時期,書寫方法也從在龜甲、獸骨上刻寫變化為在竹簡上刻寫。就材料的獲取難度和材料的硬度而言,竹簡要比龜甲或獸骨容易和“柔軟”,所以,進入到西周也就是公元前1046年開始,記錄比商朝容易一些,但還是只記錄一些必須記錄的人和事。

且聽西周到春秋時間中葉也就是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500年左右大約500年間最具代表性的文字記載《詩經》說話。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它收集了從西周初期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305篇。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并沿用至今——一般,都這樣定義《詩經》,詩、詩三百,以我們現在對“詩”這個詞的理解,我們會不假思索地認定,《詩經》是一部詩集,是一部文學作品。以此反推,我們會覺得,《詩經》是一部從西周到春秋中葉我們的祖先集體創作的文學作品。

西漢,建于公元前202年,亡于公元8年,是中國歷史上距離《詩經》“灼灼其華”最近的朝代,距離《詩經》的實質也就最近。西漢將《詩經》尊為儒家經典,“詩經”之名從此誕生,顯然,在西漢看來,“詩經”中的關鍵字是“經”而非“詩”,那時的人們認定,“詩三百”其實說的是一個人行為規范的準則。

我們以《國風·周南·芣苢》為例。

《詩三百》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 小雅》和《 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 周頌》、《 魯頌》和《 商頌》。《國風·周南·芣苢》就是一首民謠,記錄的是車前草的樣貌以及性能。

圖片發自簡書App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這首詩,就是記錄了產生《詩經》的時期人們采摘車前草時的場景。

文史學家、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子展先生在他的專著《詩經直解》中這樣評說:“《芣苢》,是描述婦女們同采車前的這樣一種輕微勞動的賦體詩。不說任何大道理,直寫一種瑣屑事。工作輕便,情緒輕松,語調輕快。看來有文字淳樸之美,讀來有聲調諧和之美,作者固當別有一種自得其樂的情趣”。這樣評論《詩經》,古就有之,這種說法,在古代也不是沒有。清代的方玉潤在他的《詩經原始》中對《芣苢》的解釋,與陳子展先生有異曲同工之妙“恍聽田家婦女,三三五五,于平原曠野、風和日麗中群歌互答,余音裊裊,忽斷忽續”。

可見,西周到春秋中葉產生的《詩三百》,只是古人樸素地將自己的生活場景記錄下來。隨著時間的流逝,古人人之賢者一遍遍地重新編訂、注釋《詩經》,這個過程中,《詩經》作為“經”的地位被慢慢否定,《詩經》的教化作用也漸漸被否定,隔了3000年以后到了我們的認知中,《詩經》是一部我們不好理解的詩集。

時間長河源遠流長,人生太短。世代更迭,我們曲解了文字產生的本源。

2、以《死者之書》或《亡靈書》為例

埃及人在5500年前發明了莎草紙,造紙原料是尼羅河流域的植物莎草。因為有了書寫手段,古埃及留在莎草紙上的文獻,非常豐饒,其中,《死者之書》或稱《亡靈書》是目前為止我們能夠讀到的比較早期的寫在莎草紙的文字。

說是寫在莎草紙上的文字,其實,更多的篇幅給了繪畫。

圖片發自簡書App

收藏在大英博物館的《死者之書》有一個更為確切的名字,“亞尼的死者之書”。這位亞尼先生,生活在古埃及新王國第十九王朝時期。這件文物,是1887年在尼羅河中游盧克索西岸的墓室中被發現,在眾多紙草《死者之書》中,這位亞尼先生的,保存得最好,今天看上去真是古埃及藝術中最杰出的作品。

最杰出的藝術作品,有沒有將這位亞尼先生送達能讓他永生的“奧西里斯王國”?不得而知。我們只知道,如今存放在大英博物館里的陪葬品、那幅放在亞尼先生墓中的畫,真是藝術佳品。《死者之書》總共10470張畫,假如將它們拼接起來,總長可達78英尺。當然,長度并不是將其送至永遠的藝術佳品地位的重要因素,畫幅表情達意的能力,才是其價值所在。

紙草書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勾勒了冥界的景象,線條和色彩之間充溢著對冥界諸神的贊頌;第二部分,則是以亞尼先生為主角,詳細記載了獲得永生所必經的程序和必要的咒語。其中,亞尼在死者之國接受審判、亦即判定他生前行了多少善做了多少惡這一段,堪稱是整幅畫卷中最精彩的部分。雖說成畫已逾數千年,從地底下發掘出來也超過了百年,可冥界之神奧西里斯主持測量死者心臟的重量以決定這位亞尼先生能否永生的畫面,還是栩栩如生!

相比畫面的絢爛,《死者之書》上的文字就顯得簡潔有直接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吃吧,喝吧,開心點,因為我們遲早都會死”,很像我們今天的雞湯文中的一句話。尼羅河流域土地富饒,但古埃及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古埃及人需要這樣的雞湯文來激勵自己。

更多的,則是“滾回去,你這條蛇!”這樣的話語,據說,就是一句很有用的防止被毒蛇所傷的咒語。

相比甲骨文、竹簡,在莎草紙上寫字,要容易一些,但是,古埃及人并沒有因此長篇大論地抒情或議論,隨著難以破譯的“天書”被漸漸識讀,我們發現,寫在莎草紙上的文字,都是古埃及人生活狀態及心理狀態的實錄。

3、以羅塞塔碑為例

請大家記住一本書,德國人西拉姆撰寫、劉迺元先生翻譯的《神祗 墳墓 學者》。

圖片發自簡書App

2001年,我讀到這本如偵探小說一般好看的關于考古學的著作后,從此對博物館、對博物館里展出的那些留有人類活動痕跡的遺存,充滿了興趣。

這本書,專門用了一個章節講述了商博良的故事。

商博良,書商的兒子,卻對經商毫無興趣,只愿意用自己過人的語言天賦去發掘古人的前塵往事。

1799年,法國人在羅塞塔地區修建軍事要塞的時候,從地底下挖出了一塊黑色大理石石碑,一位軍官本能地覺得這是一件寶物,就將其妥善地保存了起來。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還是日不落帝國,他們于1801年從法國人手里拿下了埃及。在戰場上吃了敗仗的法國人,敗走埃及之際想將黑色大理石是被偷偷地運回法國,但被英國人截獲。成為黑色大理石石碑主人的英國人,冥冥中也覺得石碑是一塊寶物;可是,寶物的級別究竟有多高,就要看石碑上那些曲里拐彎的文字寫了些什么。雖經學者判斷,古人用埃及圣書體、埃及世俗體和古希臘文三種文字在石碑上說著同一件事情,但,說的是什么事?尋遍英國,卻找不到能夠識讀的人。

英國人不得不找到法國人商博良,一位通曉希臘文 、拉丁文并研究埃及文等6種東方語言年輕學者。

從1822年到1824年, 商博良孜孜矻矻了3年,終于解開了黑色大理石石碑上的秘密:埃及王位的正統繼承人,神的虔誠的信徒, 埃及王國的重建者和人類文明的維護者,不可戰勝的……不過,商博良破解黑色大理石石碑上文字的更大意義,在于從此以后我們掌握了通往古埃及文明的鑰匙,這就是這塊高1.14米、寬0.73米的黑色大理石石碑的考古價值!因為石碑是在羅塞塔地區發掘出來的,后來,我們就稱這塊黑色的大理石石碑為羅塞塔碑。

現在,我們就來看看這塊羅塞塔碑上到底刻寫了什么內容。

圖片發自簡書App

刻有1419個象形文字、486個希臘文的羅塞塔碑,分別用埃及象形文(又稱為圣書體,代表獻給神明的文字),埃及草書(又稱為世俗體,是當時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和古希臘文自上至下刻寫的,是同一段詔書:

埃及王位的正統繼承人,神的虔誠的信徒,埃及王國的重建者和人類文明的維護者,不可戰勝的,使埃及繁榮長達30年的,上下埃及的主人、拉神之子、永生的,普塔神的愛子托羅密王,在他在位的第9年的Xandikos季的第四個月為了鼓勵與贊揚那些決定永遠侍奉神的人們,根據埃及人的第18Mekhir的慣例,頒布詔令……他有恩于所有的廟宇及住在廟宇中的人們,是他捐獻了自己的物品——這些物品代替了神廟的稅收,是他帶來了埃及的繁榮,并且捐助建立了神廟,還有所有他的其他慷慨恩賜。他減免了各種苛捐雜稅為了使他的臣民在他的統治期間能更富裕的生活。他減免了王國中的窮人們的債務。他赦免了那些有罪的人。他聲稱,眾神應該繼續享有神廟的供奉就像他父親時代所做的……

我們讀到的,是一份記錄。

4、以《漢謨拉比法典》為例

古埃及、中國、印度和古巴比倫,是世界公認的四大文明古國。一方面,這種認知已成定局;另一方面,一個疑問也一直縈繞在專攻亞述學學者的心頭:伊朗為什么沒有被列入文明古國的行列?

學者的疑惑不無道理。伊朗的文明同樣悠久燦爛,早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就已經出現文字材料,他們在石碑上書寫楔形文字,使用的語言為埃蘭語。

在1901年12月,一支由法國人和伊朗人組成的聯合考古隊,在伊朗西南部一個名叫蘇撒的古城舊址上開始發掘工作。放在博物館里的考古發現,光彩奪目;考古發現的過程,卻很寂寞難耐。不過,考古工作者知道,他們所從事的,是披沙瀝金的工作,任何一個看似無聊的日子都有可能送給他們一個大驚喜。這一支聯合考古隊的辛勤工作得到了巨大的犒賞,一天他們發現了一塊黑色玄武石。驚喜之余,接下來的幾天里,他們繼續奮力發掘,結果,又發現了兩塊黑色玄武石。聯合考古隊將三塊黑色玄武石拼合起來,一個橢圓柱形的石柱出現在他們眼前。石柱很高,有兩米半,它的上方刻著兩個人的浮雕像:一個坐著,右手握著一根短棍;另一個站著,雙手打拱,好像在朝拜。石柱的下部,刻著像箭頭或釘頭那樣的文字。

圖片發自簡書App

古代兩河流域,又稱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其希臘語詞根的意思為 “兩河之間的土地”),泛指地處西亞的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之間的區域,該區域的大部分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境內。兩河流域素有“人類文明的搖籃”之稱,早在公元前3200年左右便誕生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楔形文字。

發現這組石柱時,我們已經能夠閱讀兩河流域的古文字楔形文字,很快,這一考古發現被確認是《漢謨拉比法典》,用刻在黑色玄武石上的方式頒布,時間大約是公元前約1792年到公元前1750年,頒布者是古巴比倫王朝國王漢謨拉比的統治末期。

既然是兩河流域文明的代言人,《漢謨拉比法典》為什么會在今天伊朗境內一個名叫蘇撒的地方被發現呢?歷史就是這么無情,我們現在可以用兩句話概述的一段往事,其實浸染著難以名狀的血雨腥風:公元前12世紀末,鄰國埃蘭從東面入侵兩河流域,贏家將《漢謨拉比法典》石碑作為戰利品,劫掠回了自己的都城蘇撒。這一幕,在3000年以后重演。1901年,法國憑借自己的國力將在伊朗境內的蘇撒發掘出來的《漢謨拉比法典》運回了法國,現在,我們在巴黎的盧浮宮能看到它。除了《蒙娜麗薩》、《勝利女神》和《維納斯》,《漢謨拉比法典》是盧浮宮的最熱門展品。

那么,石碑上那些楔形文字到底在說些什么呢?我們先來解讀一下石碑頂部的浮雕。

浮雕刻畫的是太陽神沙馬什把一個繩環和一截木杖授予漢謨拉比的場景。其中繩和木杖是兩河流域傳統的丈量工具,象征司法與正義。沙馬什端坐于寶座,雙腳則放置于一個基座上。該基座由三排魚鱗狀的花紋組成,在兩河流域的藝術傳統中用于表現山陵。因為兩河流域以東是伊朗境內的扎格羅斯山脈,所以用沙馬什腳踏山陵的手法來寓示太陽的升起。沙馬什的左右肩膀上冒出的兩簇火焰,也是識別太陽神的標志。此外,沙馬什所戴的螺旋式花紋的帽子和飾有若干水平褶皺的長袍,同樣是兩河流域神祇特有的服飾,用以在藝術作品中彰顯人和神的不同。

浮雕中的漢謨拉比站立在沙馬什面前,左手水平彎曲90度,右臂曲起,肘部置于左手前臂上,右手手掌到達嘴部高度。這一姿勢是兩河流域藝術作品中常用的祈禱的姿勢。從服飾來看,漢謨拉比戴的是一頂包頭的圓帽,衣服則飾有垂直褶皺,樣式也與沙馬什的長袍有顯著不同。

另外,從人物的大小來看,沙馬什坐下后的身高與漢謨拉比站立的身高相差無幾。我們可以想象沙馬什站立后的高度將大大高于漢謨拉比。通過尺寸大小來凸顯神與人的不同是兩河流域藝術作品常用的手法。

現在,我們來看看石碑上的楔形文字到底寫了些什么。

《漢謨拉比法典》使用阿卡德語(Akkadian,最古老的閃米特語,和希伯來語及阿拉伯語同屬閃米特語系),以楔形文字刻于石碑上。全文分為三部分:序、法典條款和跋。

法典涵蓋的內容包括如下幾個主要方面:

(1) 司法程序:如偽證、“河神”審判;

(2) 刑事犯罪:盜竊、搶劫、人身攻擊和傷害、性侵害;

(3) 婚姻家庭:婚姻締結、女方財產處置、繼承收養;

(4) 經濟活動:奴隸販賣及其相關事宜、農業和灌溉、抵押、借款、不動產的買賣和出租、設備租賃和勞動雇傭、佃戶和牧羊人的義務等等。

《法典》的每一條款都遵循統一格式,即先用一個條件從句(英文通常譯為一個if引導的從句)來描述過失或罪行的具體表現,再規定相應的懲罰。 漢譯時可采用“如果……那么……”的句式。

§250:如果一頭牛過街時抵死了一個自由民,那么無須提起訟訴。

§251:如果一個自由民的牛曾經抵過人,而且有關方面通知過主人他的牛曾抵過人,但這位主人沒有把牛角挫鈍或控制好牛,導致牛抵死了一個自由民,那么牛的主人應該賠償三十舍客勒的白銀(約相當于225克)。

由于石碑表面有一些毀損,所以無法確認條款的準確數目。一般認為,保存下來的條款數量是282條,原有條款總數不超過300條。在序言中,漢謨拉比陳述了他本人創下的豐功偉績以及如何因此成為眾神的寵兒。他還解釋了立法的由來,即奉馬爾杜克(Marduk,眾神之首)之命,為人民提供立身行事的正確引導,以確保他們的正直作為。在結尾的跋中,他勉勵子孫后代遵守法律,同時呼吁眾神詛咒并懲處違法之徒。

黑色玄武石上是一部用楔形文字刻寫的法典,這已經沒有疑義。不過,研究兩河流域文明的學術界似乎一直在爭議一個問題,那便是《漢謨拉比法典》是否有實際功用。換言之,在古巴比倫社會的司法實踐中,實際判案時是否參照《漢謨拉比法典》中的有關條款作為判決依據?——這不是我們所要關心的問題。我們所關心的是,當人類文明進入到用文字記載些什么的時候,他們在記錄什么?

如果一頭牛過街時抵死了一個自由民,那么無須提起訟訴。

不加修飾、就事論事的記事,如此而已。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