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天晚上收到了人民網公眾號的一片推送,名為《調查6家大型醫院:醫生回扣占藥價30%-40%》,今天早上又收到了網絡新聞聯播公眾號的推送,名為《氣暈!你買藥的錢近半成他們的回扣!》,兩篇文章大同小異,都表達了一句話,醫藥回扣表現在“藥”,根源在“醫”。兩大央視的公眾號,一致把錯誤的根源追溯到了醫生頭上,讓我感覺醫療改革的未來幾乎是一片黯然…
? ?先談談文章的內容的,大體是藥品在醫院和在外的成本價相差十倍甚至數十倍,而這多出來的錢需要老百姓拿自己的血汗錢來買單,最后好多進了醫生的腰包,進而得出來的結論是衛計委很生氣很震驚,開這種藥的醫生都應該得到嚴肅處理,所有問題的根源都是這些無良醫生。讓我感到氣憤的是,文章中絲毫沒有提到,這個虛高的招標藥價是誰訂的?是醫生嗎?是醫院嗎?
? ?打個比方,文章中所提到的注射用頭孢西丁鈉,其中標價是市場價的4.5倍,醫院所有藥品都是要政府批準的,也就是所謂的藥品集中招標,這個時候醫藥代表們就不會活躍在醫院里,而是活躍在不可言說的政府機關里,大顯神通讓自己的藥品通過招標,成為醫院唯一可以使用的藥品。那么假設招標只招到這一種針對性的抗炎藥,醫院就要以高昂的招標價格來購買藥品。醫生總是要開藥方的,難道要因為這個藥有回扣而拒絕給感染患者使用嗎?試問在一個藥品既能治病救人又能給自己賺錢的前提下哪個醫生會拒絕?如果中間的差價不進醫生的口袋也必然會進到別人的口袋里,總之不會回到老百姓的口袋里。
? ?我們現在的醫療改革是什么?醫院藥品零差價,醫院的藥品是外面藥店的數倍之多,其貯藏,調配都需要專業的設備和職業藥師來進行,這個成本是外面藥店難以比擬的,自從有了藥品零差價制度,老百姓確實得到了實惠,可這個苦水卻讓醫院自己來咽。湘雅醫學院自實施這個制度以來光藥品上的虧損就多達兩億元,高價從藥商手里買藥,不計成本的低價賣給老百姓,這中間的虧損本該由政府來補貼,可是到頭來卻要自己承擔。
? ?說實話,看到所有矛頭都對準醫生的時候,我真的很氣憤?,F在的行業連送一盒外賣都有獎金可拿,為什么不讓醫生拿獎金?拿著所謂的醫德來綁架醫生,難道醫生不需要賺錢養家嗎?我在評論里看到有人這么說,“住院手術花了一萬多,一想到三千塊都進了醫生口袋我就想砍人”,可是這難道不應該嗎?手術一萬多刨除成本其余的都是醫生的辛苦,醫生的手藝啊……買一幅上萬塊的油畫,說白了就是紙和顏料,成本不超過百元,但是顏料和紙在不同人的手里就有不同的價值。這和骨折打鋼板不是一樣的道理嗎?
? ?媒體的導向作用是強大的,它應該代表著一個時代正確的價值觀,如果當媒體都不能以一個中立人的身份來工作時,那么還有什么公平可言?
? ?降低藥價是眾望所歸,讓所有人看得起病吃得起藥是每個人的愿望,每一名醫生都有成為患者的時候,他們也希望自己看病時容易一點,開藥時簡單一點,請不要隨意的找人來背黑鍋,追根溯源這種事,也希望這種具有導向作用的大型媒體能夠多方求證后再下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