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間,告別熱天,這節奏很深圳。
不知道是身體老化,對溫度敏感,還是南北溫差在試著縮短。
這幾天關注了幾個很賺錢的公號,談一談讀后感。
發現這幾個運營公號的人本質上很商人。
對消費心理學和套路研究很透,打賞也要得很起范兒。
第一招,先結果后開始。
這很像管理中談的“以終為始”,目標導向。
但他們弄得很接地氣,不端著,短平快,有效利用碎片化時間。
想出書,就先找出版社在哪里,要求是什么,照著規則找穿過的縫隙。
想圈粉,就琢磨粉絲的心思和偏好,同理心,寫出路人想說卻說不出的,尷尬自己,成全別人。
表面上,他們是插科打諢,很隨性。
本質上,他們是思維取勝,很商人。
第二招,品牌意識。
公眾號之前,就已經推送出了自己的名氣。
各種平臺上的刷存在感,私底下其實是有目的的辛苦耕耘。
低頭拉車,還抬頭看路。
不勝出,天道也不叫酬勤了。
路人轉粉,成片成片的時候,個人的品牌自然樹起。
公號只是套路至此,水到渠成。
第三招,重模仿,輕自戀,主動“傍大款”。
網絡時代,粉兒能是你的,也自然可以成為別人的。
積極關注更名人的更大腕的人在干嘛,跟蹤模仿。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長袖善舞加點自己的元素,比如逐步釋放個人的隱私糗事。
詩和遠方可以有,眼下的茍且更要緊。
一代君王朱元璋早就說了,要“高筑墻,廣積糧,緩稱王”。
沒有顏值,就練姿勢,先傍上。
跟著碼磚壘墻,差不多了,插桿樹標,自立山頭。
第四招,線上線下,互為補充,持續攻城略地。
新興的渠道迎合口味,傳統的渠道鞏固現金流。
屏幕前對錢垂涎欲滴,線下是知識分享,不提錢。
除了在職的上班時間在上班,其它的時間,不是高鐵就是飛機。
線下教姿勢,線上練手感。
循環往復,簡單的動作重復做,流行的色系不放過。
該公開的開放,是時候現身的時候馬上啟程。
微博微信社群分秒必爭,有機會絕不放過。
第五招,跟優秀的人在一起,組團取暖。
是競爭對手,又是合作伙伴,互相推送,擴延彼此的一畝三分地兒。
資源共享,借力穩固朕的好江山。
又贏得了好口碑,可謂是一舉多得。
這真是個好時代,在這把年齡,發現了這樣的一群人,莫名緊張。
人家,本來就年輕,體力好,知識更得快,還一個勁兒地跑。。。
這是幾個意思?
意思就是你躺在沙灘上曬太陽的時候,江湖早已經面目全非了。
努力跟上,恐怕是唯一不出局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