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書寫第三個月第一篇
當我還在企業里做HR,日復一日的消磨在招人,裁人,思考著如何政策優化,架構調整適宜組織需求的時候,偶然的機會跳進了教練課堂,基礎課上被問到“你的夢想是什么”的時候,兩個答案會自然跳出,其中之一是:
學會七八種語言,有一技之長,全世界的去走,不是走馬觀花的游客式的周游世界,而是可以喜歡一個地方就住下一段時間,活著當地人的生活,吃他們的食物,逛他們的市場,用他們的語言,聽他們的故事。有時間發呆,有時間市井,有時間活成當地人一段,讓這些成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這個夢想,其實不是第一次說,大概二十歲開始,被問到類似問題時的直覺答案都是這個。但都沒當回事,因為夢想與現實總是遙遠的,聽上去這夢想又難(七八種語言呀!)又無法滿足現實的骨感,所以它一直都停留在說的范疇內。
之后,被教練所帶來的內在探索所吸引,被教練課上的老師所吸引,不是因為他們教了什么,而是他們成為的樣子,因為他們的真實與自在,因為渴望自己所受到的激發,有一天也可以讓我成為一個激發者,心內有個聲音是:我要坐到他們的位子上,成為一樣的教練導師。
這個目標,從開始到實現花了三年:經歷了教練課程,教練認證,一整年的領導力系統學習,在一群申請者中被選中,2016年成為認證的共創式教練授課者。而也與此同時,完成了從一個職業經理人到一個自由職業者的跨越,從已經從業二十年的人力資源管理者轉型成為一個只專注于人的個人與團隊教練,領導力培養與觸發者。
可是還沒過完一年,我就聽到了內心不滿足的聲音:我喜歡作為教練,作為教練培養者,領導力開發者,在過程中,見證學員或團隊開啟自我覺醒之路,可也有不喜歡的,比如傳統意義上的BD,或者如同做HR時一樣做某些并不共鳴的項目;然后似乎還有不夠,不夠什么,卻沒想清楚。
如果沒有成為教練的過程,如果不是餞行共創式模型已成為習慣,大概會自我譴責:真是不能有一點安分,沒有什么是完美符合你的夢想的,你現在已經很有選擇了,某些缺憾或不完全實現就是常態呀,要接受。
可是感謝這些年的訓練,讓我越來越信任自己的直覺,并且不去評斷自己的念頭,而是允許自己好奇與探索,允許自己去做任何起心動念的事情,同時隨時秉持與當下共舞的心態。
于是2017開年兩個月,作為一個自由職業者就是任性的不去BD,不去著急把全年的工作安排好讓自己安身立命,而是隨性的讓自己停下來,讓自己去做覺得舒服與享受的事情,其中一件就是心血來潮參加一個30天自由寫作群。
能過堅持完第一個30天,并且開始自發的繼續,這讓自己驚訝了下,更意外是發現自己對于書寫的共鳴程度,也發現居然從未將這個共鳴與生命重要的部分相聯系。
帶著這新的發現,再次自問讓自己真正享受其中的職業會是什么:一個旅行中,隨性的教練,被不同地域或國家的自然與文化所洗禮,被遇到的人們的智慧所激發,也用自己的智慧喚醒與激發路遇的人們,并且可以用書寫沉淀與分享,甚至成為一個旅行作家,用文字去觸發。
這個新的方向,如此契合那個一直在說卻從未想過會實現的夢想,瞬間感受到心跳加速的興奮,而也是立刻跟隨而來的聲音是:
“很難呀!”
“太不切實際了!這個你之前的HR可真是一點關系沒有了,你沒有任何優勢!”
“作家?你開玩笑吧,這是個要天分的方向,你有嗎?!”
“作為經濟支柱,你還遠未財務自由,這樣不切實際,不怕沒飯吃嗎?”
好強大的心魔之音,帶來了很多猶豫和不自信,于是夢想聲音跳出來對話了:
"是呀,不容易,但是如果達成了呢?你會爽嗎?"
"當然,非常!"
"你是想要容易,還是想要夢想實現?"
"后者。"
"天分?誰知道,難道我們是按照天分來決定我們要做什么的嗎?做教練前,你也不知自己有這個天分,不是嗎?"
"也是“
"這不沖突呀,工作面包還是要的,只是有意識的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方向,做有意識的選擇就好呀。”
“也是”
“那么,如果現在就開始,做一件你可以讓你離夢想更近一點兒的事情是什么?”
“開始再學一門語言!我家妞兒靠看卡通居然能流利日語交流,似乎是來提醒我學語言沒有想象的那么難的。
還有一件事是去把自己想去的地方列個清單來,旅行計劃可以列列了。”
以上,便是我自我對話的一段心路歷程,新的目標給自己的時間是兩年(2018年12月31日),書寫與旅行是會繼續的,會立刻開始的最新行動:
本月選擇一門外語開始,法語,西班牙語還是葡萄牙語,要真實感受一下才決定。是否會半途而廢,我不知道,但是堅信開始就會帶來變化,不開始就永遠不知道它要帶給你的是什么,就如同當初跳進教練,如同這場自由書寫之旅。
此刻想起之前看《愛樂之城》里的一段臺詞,很適合送給自己,給每個勇于聽內心夢想之音的人:
Here’s to the ones who dream
Foolish as they may seem
Here’s to the hearts that ache
Here’s to the mess we make.
如果你說不知道自己的夢想是什么?去找那個無意中出現過無數次,卻每次都被毫不猶豫的扔進角落的不切實際的聲音吧,不要因為現實或所謂“應該”的聲音而忘記或扭曲了它本來的樣子。
人生只有一次,有萬分之一的可能也要活成自己夢想的樣子呀,不是嗎?!
2017/3/1 午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