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出行創始人、CEO程維接受了《財經》雜志的專訪。又碰巧在某新媒體大佬的微信圈里看到了分享,他推薦“這是目前看過最好多企業家訪問”。
暫且不管是不是最好的,但是其中有一點著實是收獲,給我帶來不少啟發。那段采訪的原文是這樣的:
《財經》:你的朋友說你今年的兩個變化:一是不看戰爭史了,開始讀物理和生物書;二是練習了一年拳擊。
程維:拳擊我今天上午剛剛打過,原來一拳打來我會躲,而現在一拳過來我眼睛都不會眨。
軍隊和戰爭教你最極致的輸贏的手段。但生物系統、物理系統,它們的復雜性人類無法定義。今天你能夠理解它最底層的規律,你就能夠輕松,如果你不理解,它就會崩潰,各種崩潰就會讓你很痛苦。
“理解最底層規律”,這一點深有體會。曾經年少輕狂,浪費過很多時間和精力,舍本逐末地追求一些沒有營養的事物,雖然說有很多美好的回憶,但其實少一點才是好。那些過度睡覺、打架、發呆看一下午的樓下女生,除了不知不覺地浪費時間,大多沒有什么益處。
被稱為“硅谷鋼鐵俠”的埃隆·馬斯克也曾表達過類似的思想,他用的是“第一性原理”。
他說:「第一原理」的思考方式是用物理學的角度看待世界的方法,也就是說一層層剝開事物的表象,看到里面的本質,然后再從本質一層層往上走。這要消耗大量的腦力。
職場、商場上有很多格斗術、逃跑術,但是起到最基本作用的還是人心術。掌握最底層的規律和力量,就相當于團結了最大的量。就像毛爺爺當年團結最廣大無產階級一樣,把握底層核心,建立起新中國的力量。
理解底層規律?在?看清事物、處理問題、應對未知狀況的時候都能發揮比較大的作用。而這三者在工作、生活、價值觀養成的時候都是比較重要的。
· ?用處1 ?看清事物 ?·
很多時候因為模糊不清的表象和花哨的營銷術語,削弱我們的判斷能力和精準消費能力,常常陷入商家的坑,還有自己挖的坑。
例如減肥,設定要瘦下來的目標。機理相當簡單,當每日攝入的能量不足于提供身體的能量消耗,人體就會調用其內存儲的糖類和脂肪,當脂肪被分解并為身體提供能量時,減肥過程就開始了。
假設數據:
攝入熱量2000大卡 — (日常消耗(1500 大卡 )+?1個小時的廣場舞(300大卡) = ?200大卡
X>〇,會增體加。
所以市面上很多“懶人減肥法”,用腦子判斷一下就基本能知道是騙傻子的,或者是埋有大坑的了。
看清事物,一方面能節約時間,不會被各種亂象迷惑,浪費好奇心;另一反面也能促進自己做決定,節省精力和時間。
· ?用處2 ?解決問題 ?·
再比如,解決一個問題的時候。最基本的不是盲目地去找解決方法、看別人怎么做,而是先抓住最基本的:界定問題。這一點相信做過管理咨詢和產品經理的人都清楚。
解決問的第一步,是要把問題界定出來,究竟要解決什么問題?是提升產能,還是改良營銷渠道,如果方向一開始就錯了,再大力氣也只能是半空中崩個雷響。
我們還會常對上司的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嗤之以鼻,認為不夠現代、不夠精簡或者不夠有個性。但是,請回憶一下,領導們通常界定問題的能力是要比我們強的。“這事要控制成本”、“那事要找陳總”、“這事要辦的好看點”……然后,我們做小弟的給出好的解決方案、落實執行,這就是我們的價值。
如果哪一天,我們的界定問題的能力比領導強,溝通能力也還過得去,還會很好地解決問題,那就可以考慮升職、跳槽升值了。
· ?用處3 ?應對未來 ?·
有句話叫做:用規則的確定性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通俗點來說就是:不變應萬變。
那么,底層規律怎么用來應對未知狀況呢?而且在未來,目前所掌握的底層規律還不一定是完全適用、正確的。正如地球被發現是圓的之前,大家所掌握的基本規律就是:地球是平的。
如果規律是正確的,正面效果:
如果是正確的,那么在底層規律之下,能進行未來的方向預測。假設你知道商業定律當中的“模塊化概念”(模塊化概念意思是說,將技術或過程分解為與功能相關的組件,這樣有利于創新),你當老板時一定會注意,在企業的發展中會注重往這方面靠攏。
如果規律是錯的,反面效果:
如果掌握的是錯的呢?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當低層規律改變時,也能根據錯誤的基礎,預測到哪些事物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線。比如,還是模塊化概念,如果到了一定程度,并沒有出現這樣的發展。那么你可以推斷,是不是別的地方出現了新的模塊化組合,或者是由于某種新的技術影響,原有的趨勢變了。于是,可能潛在的“新技術”、“新組合”就是你要尋找的方向。
借助底層規律,未來雖然不能完全掌控,但是還是在你的理解范圍內。
· ?總結 ?·
就如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一樣,只有掌握了底層規律,我們再做其他的戰略布局、專項研究,才會更加有根據,更加自信。
雖然不能保證后面的事情都能輕松完成,但是至少不會太浪費精力。
底層規律既是用來指路的,又是用來打破自我的。從規律底層野蠻生長,讓自我的繭裂開又合上,不變當中找變化,規律當中埋伏筆,在顛覆當中這樣我們會收獲更多的意外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