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成功學不會告訴你的事

這是一個,你覺得成功離你如此之近的時代.新聞媒體不斷跟你洗腦,只要你努力,你也一定會是明日之星.

你信了.

大家都是普通人,為什么同齡的他她他能取得成功,下一個為什么不能是我?

你一日又一日地學習、看書、健身……而游戲,逛街,電視劇等娛樂活動早已與你不相關,只因跟你的成功目標毫無關聯,但凡沾邊,負罪感,內疚感便尾隨而來.

你似乎活成了努力本身.

當你認為自己離成功越來越近的同時,也越來越焦慮.

起初,是不沾娛樂,后來,你連吃飯睡覺跟朋友聊天都浪費時間,成功學告訴你,要勤奮!要勤奮!要勤奮!那少吃飯少睡覺,省下來的時間都用在努力上,這樣的我離成功一定又更近了.

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像嗎?

中國每年死亡人口大約890萬,而每年死于過勞死的高達60萬.“杭州33歲副總突發心梗離世”“36歲IT男猝死在酒店馬桶”“麗江27歲導游帶團時猝死”“29歲社區主任猝死”“春雨醫生創始人猝死”……每年猝死新聞層出不窮,下一個,會是你嗎?

勤奮努力沒有錯,錯的是看待它的方式.


國家宣揚勤奮努力,是為了讓社會發展更快更好;長輩要求你勤奮努力,是希望你有一個錦繡前程;

新聞媒體喜歡報道努力,是因為符合社會心理需求.

而你呢,

你勤奮努力的動機是什么?

你希望通過勤奮努力達到什么?

你的勤奮努力是為了你的夢想嗎?

你知道自己要去往何方,才朝夕不倦,只為遠方嗎?

還是,你只是害怕自己成為差生,成為同齡人里的差生,成為社會的差生,成為人生的差生.


有些人考上了北大,但他選擇回到家鄉做一個普通的公務員,過著朝九晚五的小日子;有些人二本出身,考上了哈佛博士;有些人大學似平凡無奇,單純熱愛寫作,畢業3年后,出了自己第一本書.

若把人生橫向來看,長遠對比,你會發現,我們最終都只會成為內心中的自己.

若胸無大志,即使能力突出,也會安于平凡.

若一心堅持,即使當下平凡,也會做出亮眼成績.找到自己,才能找到真正合適自己的路.

這才真正踏出了努力的第一步.


若你巧舌如簧,八面玲瓏,又喜歡與人接觸,那么為什么要踏上研究學問的道路,而不走上更合適你的營銷之路;

若你喜歡當老師,又為什么要去考會計、導游等等耗費大量時間你又不喜歡的證.

你不知道自己想去往何方,很多努力都在浪費你的時間,消磨你的青春,還不如停下來,節奏慢一些,花點時間去思考.

倘若不知自己喜歡什么擅長什么,有一個小訣竅:

1.記錄下自己不喜歡的事情,記住,是接觸過后的不喜歡,而不是受到周圍環境語言的影響

2.在生活中選擇記錄以外的事,多方面接觸體驗,哪些能給你帶來生理與心理的超級愉悅感,那么,它(們)就是你的綜合選擇.

你的天賦與內在指向在哪兒,那么你做的一切努力都將圍繞它.而它或許將會把你帶向從未想過的高度.


曾經有一句火爆網絡的話,“以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輪不到拼天賦.”

這句話的出處自有它的語境,但經過媒體的引導早已變味,過分看重努力,即戰術上的勤奮而忽略戰略上的必需.

而往往正確的戰略比起你一味勤奮,將使你在實踐中,效率和質量都將成幾倍的飛躍.


我在知乎上見過一真實案例,作者并不喜歡廣告,但因為剛畢業需要一份工作,每天都需要完成大量創意任務,而他的一位同事做完自己的任務后都會主動接過他的任務.

因為作者已經知道未來幾年不會在該行業有所發展,欣然交與,而省下來的時間,他便用于閱讀心理學的文章與論文.

幾年以后,他的同事已成為該公司的中層人物,而他在自媒體行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

知道自己要去往哪兒,這是戰略上的定位,而后為之付出努力,才是戰術上的勤奮.先后順序,不可顛倒.

又比如現在內容為王,不少人投身于內容創作上,精心寫出大量稿子,但其投稿平臺卻頻頻拒絕,為何?不就是一個最簡單的道理——你的稿子與該平臺定位不符.


努力很重要,但如何努力更加重要,否則你不過是成為了努力的仆人.

而想要努力,首先找到自己的定位與做事的戰略與戰術準備,才有資格談,你努力了.不然,你不過是以借勤奮之名行懶惰之實.

愿天上人間,占得夢想歡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