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個女孩,整齊的頭發,手里拿著Lv最新款的皮包,黑色的高跟鞋,露著性感,纖細的腳面,和冬天多少有些不合時宜。在一個偏遠的地方,我有幸與這個女孩拼車。
車子即將抵達那個女孩要下車的地方,因為,需要順道送我,所以,師傅停在了她要去的寫字樓的馬路對面。鄉鎮里的馬路很窄,目測,走幾步就能通行。
但那個溫婉的女孩,剛剛滿臉祥和的表情,一聽到無法給她掉頭送到樓下,臉一下子就猙獰起來……
大喊道:我要你掉頭,給我送到地,我付了錢了,你憑什么不給我送到地!
司機師傅,也說,也都是上班,我掉頭就很難回來了。望理解一下!
她不依不饒,我憑什么理解你們,我給你錢了,你就得按要求給我送到地,掉頭!
她不下車,司機下車,去幫她拿行李。她很不情愿的走下車,摔車門,大罵著司機。
然后對司機說,“你得幫我把箱子拿過去。”
司機也是急了,我怎么不給你送上樓呢!
兩個人推搡起來。
最后的結局是,那個女孩氣憤地自己拉著箱子,走過馬路,她走過馬路的時間,不到五秒鐘,而,她吵架的時間用了15分鐘。
2
一個領導,自從接手了新項目,每天心都很累,他很專業也很敬業,每天事無巨細的將事情一遍遍認真審核,并確認。在他手里的項目雖然慢,但整體感覺沒有大的失誤。接手一段時間以后,他開始有點懷疑自己下屬的能力,他覺得他要引進競爭機制及淘汰制,去幫助他解決現有的問題。
每天他都罵自己的手下,無能,不盡責,天天工作進度推進不下去,干活敷衍潦草!有一次,他罵他們,“竟然我說的最簡單的事,你們都理解錯。時間也能記錯了,你們是智商有問題嗎!”
他每天聽到的就是,“領導我們錯了,您太厲害了,您多指導指導我們工作。我們真的傻。”
員工繼續傻下去,而領導心力交瘁的罵,然后繼續覺得所有的工作都在出錯。
沒有人敢告訴他,其實在您來之前,“我們都可以干活,是您來了以后,我們才逐漸變傻的。”
也沒人敢告訴他,“您的記性越來越差了,每次開會說的事,都不記得,剛按開會說的事,執行完,下次再說,您又忘了。”
也更沒有人敢告訴他,“既然您覺得自己都會干,我們就都按您說的干,還需要動腦嗎?”
他還在罵下去,
員工們,開始思考其他的理想生活方式。
同時,也學會了,捧著領導說話的藝術。
3
一個寫作愛好者,每天寫很多文字,找他的朋友,去看。他的朋友一開始,還說些中肯的意見,后來,意見變得越來越虛無縹緲。他有些覺得朋友敷衍他,就對朋友說:“你能不能說的詳細點!”
他的朋友說,“這次文筆寫的很好”他繼續說,怎么個好,哪里好?是不是還有進步的空間?
他的朋友剛開始說,挺好的,后來在他的逼問下,就隨便摘了幾個小毛病,比如在文章里加入鏈接,開頭在輕盈點,還有說,能不能自己編輯一下再發布會更謹慎一點等等。
他說,“你看吧,我不逼你,你也不說。是不是覺得我接受不了批評!是不是覺得,我接受批評就會變得歇斯底里。我每天寫字就希望和大家分享,沒那么大的要求,有一個人看了,點贊就可以了。而你,作為我的朋友,真的讓我失望!你居然質疑我的人品是個不接受批評的人!
我的文章寫的這么差,我還每天寫它干嘛,我不寫了!你也不是我的朋友。”
后面不管他的朋友說什么,他都覺得朋友在質疑他的人品,同時,他也覺得,自己寫的文字,從一開始就很差,沒人看,也不能感動他人,他越想越覺得自己是個垃圾,連朋友也背叛他了。
這樣的質疑,每次他問他的朋友,都是這樣相同劇本的上演。
那位朋友,真不知道,該說好,還是不好了。
4
一個女孩坐在辦公室里哭,說她的男朋友,又因為小事和她吵架,欺負她,她每天都受到她的欺負。她說,我每天為他付出這么多,她為什么還這么對我?
她說,我全心全意為他付出,他為什么還總是對我不理不睬。
她描述了她倆吵架的過程。
這個吵架的過程,像是一個人的自白,因為男生,在通篇文章里,只說了,恩,別生氣了,我下次改。
而女生覺得,他最近不愛他了,不能和她有說有笑,不能關心她的心里需求,不能適時的鼓勵她,不能總是在她生氣時給她與安慰,他變了,不愛他了。她為他付出這么多,他為什么就不能好好的哄哄她,和她好好說話呢。
女孩還在哭,她的腦子里,是一個小孩,在需求媽媽給她安慰時的哭鬧。
很多人,不能跳出自己去看待周邊的事情,他們覺得,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針對他們,他們抗爭,他們哭訴,他們痛苦,他們疲憊不堪……
他們的思考模式,都是圍繞“我”,去思考。為什么他們都是這樣?為什么我該得到這樣的委屈?為什么他們就不能按我的劇本去說話!
所有的理所應當,都來自于兒時的溺愛,而所有的自我懷疑,也來自于兒時的被比較與想要愛不可得的對待。
每個人,都要有自知的能力,在自知自身的模式的基礎上,發展跳出自我設限的方式。
想象,你的人生是一個作家筆下的人物,你知道自己的缺點及特征嗎?又有哪些經歷,是可以讓你在人生中有幾次跳躍式的發展?
記得,反求諸己,所有外在的事情,都沒有別人,都只是你自己為自己設置的牢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