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自然,歸于“自然”——聽歌拋物線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

周末,陽光晴好,寶貝約同學一起去了書店,把我和手機扔在家里。

無奈!誰讓咱是一家之主呢?不讓去就不去吧!別抱怨,不是還有許多家務解悶嗎?

于是,打開音樂,在未知的旋律中,作一個勤勞的媽媽吧!

音箱里,音樂涌出,房間里充斥的動聽的鳥鳴與風聲,仿佛置身于山中林泉之下,醉心其間。

感覺里,音樂就像一池滿滿的藍色海水,我的心情與思緒,都放松了隨意漂浮在上面。

忽然之間,懸浮在半空云朵上的眼睛,有個重大發現。一下子看清了,從聽歌起初到現在的所有自然走向,以及其中隱藏的規律。

那就是,“始于自然,歸于自然”。

這個發現讓人感到興奮,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像牛頓被一顆蘋果砸到,像阿基米德從浴池里發狂奔出。

對“始于自然,歸于自然”一說,以前沒有深究過。只知道人的出生是從無到有,從一個細胞分裂成長,到初具人形瓜熟蒂落。從呱呱落地到迎風成長,從青春年少再到耄耋老翁,最后撒手而去化成塵土。

沒想到,聽音樂的過程,也是這樣的規律。從無意識的自然開始,到有意識的“自然”結束。


二,

最早接觸音樂,是被動從廣播媒體中獲得,沒有自己的選擇,如原始狀態的野草。不知道什么是優劣,遇見什么就聽什么。

就像生命的伊始,要聽什么,什么時候讓你聽;出生不出生,什么時候出生,都是由外界因素決定,別人說了算。

接下來,自我慢慢成長,發現音樂可以帶給人愉悅和美的感受,就漸漸喜歡上了。

這個階段,視野局限于自己的小世界。不知道地球是園的,地球之外還有其他星球的存在。認為世界就是村前村后的土路,還有那個沒有去過的縣城。

這時期,最喜歡的是大街小巷的流行歌曲。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老少皆宜。不知道自己這里,已經是她傳播的最后一站了。

像人類初生的階段,喜歡吃甜蜜的,柔軟的食物,利于消化。

再下來,天天聽情呀,愛呀,哥呀,妹呀的流行歌曲,已經沒啥意思了。想聽一些有深度的,有意境的音樂。

于是那些名聲響亮的經典名曲,開始進入視野,也發現她們與流行歌曲之間的不同,于是一首首新歡被收進囊中。

這階段,像初步有了自己思想的中二少年??偢杏X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才是最好的東西,自己的眼光才最獨特,一副輕狂的樣子。

又下來,隨著時間推移,慢慢發現,那些經典的東西,好則好矣,也不是無法替代。像一個始終正襟危坐,衣著筆挺的紳士,偶爾隆重場合那樣可以,天天看,會產生審美疲勞很累人的。

就像人的需求,也有休閑與放松。運動時候適合運動服,家居適合休閑裝,睡覺需要睡衣,不能因為喜歡,連睡覺都穿著正裝吧?

于是,開始嘗試不同民族風味的歌曲了。愛情要專一,至于愛好嘛,是越廣泛,生活才越多彩啊!

自從接觸了日本與印度音樂后,我就像井底的青蛙忽然發現天空很大的公開秘密。

原來,世上好聽的歌曲太多了。

中國,在地球上的面積才有多大?不過是一小片而已。世界的表面積,有那么多像中國一樣的民族。每一個族群,都有他們自己特色的音樂。這樣看來,自己就是終其一生,也不一定把所有的音樂聽過來一遍。

這時候的我,就像是初進大學校門的學生,看到更大的校園,更多漂亮帥氣來自四方的同學,不同口音,不同特點,各善其美,愧悔自己初中時,那么執著暗戀同班的那個人。這里,每一個都比她優秀。

看來,視野,決定了眼界??!


三,

下來呢?便在那些不同風味的歌曲里穿花拂柳,留戀不歸了。

俗話說,初飛的鳥渴望遠方,倦飛的鳥想棲于一枝。那些眼花繚亂的鶯鶯燕燕,聽多了,也會累的。

像戀愛后,最終要選擇可以結婚的妻子一樣,接下來聽歌的口味,變得開始挑剔起來。

像別人罵的一樣,誰給你的優越感?讓你挑三揀四?你自己有多好?

可是,聽音樂與挑對象唯一的不同,就在這里。我可以任意的品評對比,喜歡或者不喜歡,連理由都不需要。在這里,真有王的感覺。

選擇音樂,旋律,就是顏值,必須得占第一位。就像身邊的人,決定著每天睜開眼睛第一眼的心情,特別重要。在這點上,可能專業的人有不同的說法。不過沒事,不矛盾,就像買家與賣家的觀點與審美不同。

至于聲音,現在已經把他們歸為一種特殊的樂器了,沒有給他們特權。

意境,屬于氣質,決定著以后長久相處的基礎。如果顏值決定一首歌留下來,和人一樣,氣質與內涵決定她他留多久。一個人的氣質,是他所有學識的流露。一首歌的意境,是作曲者所有學識的折射。

歌詞,就像愛好,也對以后夫妻共同生活的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呢!

一個人愛好廣泛,就會有屬于自己的空間,光芒,給對方也留下空間,并且吸引著對方。如果愛好貧乏,把雙方死死拴在一起,怕時間久了,最初的愛,會變成想逃的怕了。

一首歌的歌詞,最好的境界是與旋律完美的彼此詮釋。一首曲子,有了這首詞才是完整的一體。但是單獨拆開,也有他自己的獨特魅力,像詩一樣美麗,雋永。

感情,就像收入,錢包。

一首歌,沒有感情在,拿什么打動人心?聽歌的人,都是從歌曲里遇見自己的心情,并產生共鳴而愛上的。聽歌,聽的就是真情,那些自己說不出的,由音樂代替抒發出來,達到治愈的目的。

感情對于音樂,就像錢對于一個家。沒有了收入,當初承諾的一輩子,不過是一陣子。溫飽才是第一,愛情排在其次,所有的愛,在餓著肚子的情況下,都是一句虛弱的空話。

沒有感情的歌曲,就像花瓶里的鮮花,徒有其表,沒有營養的根。


四,

一路聽來,兜兜轉轉,那么費盡心機的挑選,這些歌,這些人,就可以伴隨永遠走到終點了嗎?

事實告訴我,不,不能。

人最終相伴的,是地上的塵土。所有愛過的,恨過的,珍惜的,厭棄的,都不屬于你。到最后,什么都要留下,包括伴隨一輩子的身體。

當自己最終化為塵土時,你無法辨認身邊的塵土曾經是王侯將相,還是販夫走卒。也不知道她曾經是傾國傾城,或者蒼發褐齒。大家都平等地歸于了自然,成為地球上其他生命的營養基。

所以…………

所以,我最近漸漸愛上了大自然音樂。就是那些沒有旋律,沒有感情,沒有歌詞的純大自然的聲音。

比如純粹的雨聲,雷聲,鳥鳴聲,大海的波濤聲,等等。

在這種音樂里,可以讓人最大程度的放松自己,把自己的靈魂交給自然。

不知道誰說的一句話,最美的音樂,就是大自然的聲音。

以前我不確定他說的是否正確,但是事實數據證明,他應該是對的。因為在網易聽歌記錄里,有一首聽了近千的曲子,就是純粹的大自然音樂。

我常常把她當做睡前催眠曲,效果奇佳。想想,一閉上眼睛,耳邊雨聲,風聲,蟲鳴鳥唱,波浪細語,歸槳輕劃…………能不安然入睡嗎?

還有最近迷上的海浪聲,一首長達半個小時的純自然音樂。

大概,是山里住久了,又想移居海邊吧?容易,一首音樂就做到了。

回看從最初對音樂的初識,到現在,所劃過的拋物線,和那些先賢的智慧結論,不謀而合。

恰好,也是“始于自然,歸于自然?!?/p>

這,應該不是巧合,是隱藏在所有表像下,沒有被發現的自然規律。

上一篇永遠找不到的《紙飛機》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清晨,我爸鍛煉回來,臉色有些陰郁,吃早飯時,他告訴我們,他認識的一位老人沒了。 我不愿意在飯桌上談論相關生死的問題...
    荒涼一夢閱讀 695評論 0 3
  • 昨天和老弟一起看了《28歲未成年》,深有感觸。今年我快20歲了,但我一直都很羨慕另一個自己。 就像七月與安生,安生...
    SV靈魂擺渡人閱讀 869評論 0 0
  • 日期:2017年6月30日 天氣:晴,有陣雨 心情:如今天的天氣一樣悶 今天是特訓營第八天,簽到終于擺脫了魔咒,可...
    clairesh閱讀 21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