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公司或多或少都遇到部門與部門之間或者部門內部成員之間的爭斗,相信你也或多或少的遇到過或者參與過。但在一個健康的公司組織結構中,更多的是合作時之間的流程磨合和做事方式之間的態度磨合問題,跟斗爭不太能扯上關系。
判斷是不是斗爭其實也比較簡單,看是在把事情往好的方向做,還是借助于做事實施對人的打擊,看事情最終是按時按質的做好了還是事情只是借口,隨便應付式的搞定了。
遇到斗爭其實最簡單高明的處理就是離開。
離開其實是遠離斗爭,其實本質上公司內部之所以有斗爭是因為內部資源有限,分配出了問題,逼著成員不得不以斗爭的形式爭取利益。一旦公司出現明顯的內斗就說明這公司在走下坡路了,原因不是因為內斗,而是因為這個公司組織的內外資源都已經不夠用了,不再能支撐這個公司往前發展了。
在一個資源越來越少的公司組織內部,要么放下道德斗爭一番,要么離開去追隨前方那個更遠的目標。有人會說,斗得過小人更顯得自己手段高明,如果連小人都斗不過,說明你沒本事。要比小人更小人才行,其實和小人斗爭就得用上比小人更小人的手段。請問,如果你用了更小人的手段,你和這個小人又有什么區別?贏了利益后輸掉的是什么?
這時候你輸掉的其實是你的做人底線,是不斷地降低自己的道德底線,而且要比對手的底線還要低才有贏的可能,而對人性一直不抱樂觀態度的我要說,一旦你進入這種比比誰的底線更低的模式中,永遠都會有令你更惡心的事情出現,而為了對抗這種惡心事,你得比對手還要惡心。
一個人的眼界和格局決定形為,如果你的格局只是盯著沒落的公司組織內的對手,并且要以更卑鄙的手段去較量一番,最終只是為了贏取公司組織內的一點資源和一點個人利益的話,那么你丟掉的將是人生更加寶貴的東西——就是做人的原則和底線。
不是說不能去斗爭,得看你斗爭的目標是什么,如果你的目標是內部的資源和眼前的利益,不是為了整個人生更好地發展的話,那丟掉自己底線的斗爭還能有什么意義?
所以一定要有你死我活的斗爭才能生存下去的公司組織,早點離開才是最高明的斗爭。
存乎一心:
大多數的時候,我們的形為由我們眼力所及之處決定的,能看多遠決定了我們會做出什么樣的形為。往遠處多看看的好處是不僅顯得我們大度,而且深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