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第二本書,在出版面市前都經歷了什么?

本文除了分享普通人如何寫作出版一本書,還有一個目的就是賣書,對就這么直接。

一、如何寫書

二、如何出版

三、敬請支持


一、如何寫書

2019年春節后,我終于出版了人生第一本書!到現在上市一周年了,真的獲得了很多朋友的支持和推薦,當當累計7000多個真實購買評價,加印了3次。雖然每本書都有自己的命運,作者能推動的有限。

但春楠也累計到了7個城市的線下書店和線下活動中推薦過這本書,不遺余力的分享了我對整理的認知,做線下分享挺耗氣血的,至少長了2、300根新白頭發(?_?)

來自線下分享會的熱心讀者朋友圈

即使寫書、賣書很辛苦,我這個閑不住的性格還是在第一本書定稿后萌發了開始著手寫第二本的念頭。如今終于出版面市了。

我也迫不及待的總結出了一套值得參考、實用的寫書技巧和你分享。


1、完成篇:100次圓夢計劃新用法

第一本書制作完畢時,我簡直如釋重負,心想:哎呀,終于搞完了,真是費了牛勁了。那時對寫書的心態只有:加強個人品牌、卡位、順便有版稅收。對,就這么直接。

對一本書的誕生完全沒有概念和經驗的我,很早交了稿子,但大綱、文字部分基本是由編輯調整調度的,我參與的非常非常少。把時間大多投入到拍實景圖片、手繪圖、錄制書中掃碼獲得的音頻、視頻上。

而第二本書對我而言,是個新的開始,那時候我的心境也慢慢發生了變化。隨著101個人生目標清單一一實現,也隨著經濟基礎和個人技能有了一定積累,我的內在更富足和安心了。

我問自己:那么多目標都實現了,你對哪個印象最深刻呢?答案竟然寥寥,輕松實現的一概想不起來,而印象最深刻的,往往是投入周期長、遇到困難多、奮力解決的坎坷經歷。這一發現讓我變得不再那么關注做事結果如何,也認識到了一生不過是場過程。如果你一輩子一直走啊走,真正回頭看時,最打動你的是那些艱難行進、走一步摔一下的路,從這些困苦中,能學到最多。

因此,寫第二本書的初心,不為推廣自己、不為成就感、純粹是為了創作。初心單純,做事更有品質。

雖然已經出版過一本書了,但最初的日子里,新書對我來說仍然是一座大山,我感覺攀登起來特別的難,以至于把電腦桌面也換成了山巒的樣子,好讓我每天看著,似乎可以好過一點。

寫第二本書時讓我領悟到,寫出一本10萬字的圖書,不亞于一場困難重重的全長100公里馬拉松。過程中,我還不斷用手繪給自己打氣。

在第一稿差不多完成時,有一次早上的冥想,讓我突然冒出個點子,為什么不把這次寫作過程記錄下來呢?于是馬上拿出一張100次圓夢計劃表格,開始把寫作過程的每一個節點記錄在表格上。

現在回頭看時,最艱難、最容易打退堂鼓的階段,是最初的10天,或者說是前7天。如果沒有把寫書列入年度重點任務清單,不作足夠的時間投放,是寫不出來的。

寫書要全身心投入,很容易被其他工作干擾、打斷。因為除了寫書還有其他工作,所以每當我投入了一整天時間在寫書上,就填寫一個格子。有時連續幾天都在創作,有時候也會間隔2到4個星期。

有趣的是,填滿第20個格子時,就吸引到第一家出版社約我出書。

第40個格子時,已經到了7月初,我寫完了第一稿,并修改了第二、三、四、五次修改,大綱也修改了幾十遍。這時候我恍然進入了新階段。我不是在爬山呀,因為地基已經建立,我已經要做雕刻工作了。只不過,我也不知道最后能雕刻成什么樣子。

減法,是我擅長的,然而文學基礎在青年時代打的不夠,這令人痛苦。當我好不容易呈現出了有價值的內容時,卻不能用優秀的文字清晰明朗的表達,是最艱難的。但讓我快樂的,是寫作過程中,從沒有風格,到誕生了風格的雛形,這簡直太讓人驚喜了!

第50個格子時,已經吸引到了7家出版社。在重復修訂書稿的過程中,從大綱到文章,我真是大改、小改、一個字一個字的雕琢,不斷的自我推翻,不斷的建立自信又自我否定,真是一場磨練人的死磕過程。

因為寫書稿的思路很容易被汽車鳴笛、快遞喇叭打斷和身邊人旺盛的交流欲望打斷。所以我選擇鼓動老公去游學,他剛好有學習木工雕刻的夢想,于是給他放了2個星期的假期,他有了新體驗。而我一個人的時候,也特別適合寫作。這樣的安排,我們倆都很滿意。

第60個格子時,我居然已經習慣每天寫作,到了簡直停不下來的地步。

第70個格子時,修改到第8稿并開始畫手繪圖。因為坐在電腦前時間太長,約了個按摩師傅,給我按的手勁兒太大,搞得第二天腰直不起來了,之后是一個星期的各種中藥、推拿、艾灸、針灸,才算沒留下病根。這期間老公的家人突然離世,我弓著個腰帶著個枕頭去外地奔赴葬禮。真是好事多磨呀。

第95個格子時,圖文全部定稿。

第100個格子時,完成了新書排版的全部三審三校,等待印刷。

實踐得真知,我的結論是,完成一本用心制作的圖書,至少需要你一門心思鋪在上面創作100個日子。填滿100個格子。你要一件事達成,就得付出相應的代價。想出書,沒有100個整天的投入,是拿不到結果的。但反之,你只要繼續投入,拿出一年365天中100天,也就是27.39%,又有什么做不到的呢。

任何結果,都是要靠交換得來的。

回顧創作第二本書的過程,真的好比扒了層皮,雖然主體還是我的核心,但整個過程讓我搖身一變,升級成了雕塑家。

從最初的原石入手,接著是把大塊無用的石頭剝離開,再之后是把小塊的去除,再后來要把微小顆粒鑿掉脫離本體。之后再一遍遍的用刻刀修飾,用粗砂紙、細砂紙、最細砂紙層層打磨。有些地方還要用手指甲輔助輕輕劃過。

這是實實在在的打磨過程,讓你永遠都覺得,得做到再細致一些,再極致一些。


2、質量篇:咨詢、參考、調查,一個都不能少

寫一本書的第一稿,真的只能算有點邏輯性的流水賬。如果你希望這本書是高質量、高品質的,一定要用幾個關鍵點來衡量。比如文字的文學性、邏輯性、可讀性。最基礎的錯別字、病句更是不可以出現。

我認為只是把圖書完成,可以算制作。而形成一本高質量的作品,才算是真正的創作。

去年為了創作好第二本書,我先后向10位作者或出版界專家1對1咨詢、參與線下寫書課,共投資了1.5W左右。請注意,并不是為了后期有更多銷量才投資,而是為了把圖書創作和出版里面的細節搞明白才投資。在不懂的領域向前輩請教,是必經之路。

之后我找來了整理類圖書,綜合參考和比對,最終放棄了找一本暢銷書對標的思路,因為我不想和其他人對比和盲目競爭。

我嘗試尋找自己最想在這本書中表達的觀點和精神——我希望看到這本書的人被激勵、感受到我傳遞的力量,并通過整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價值觀、物品組合、生活方式等等。

有了核心方向,我就放手去寫,完成第一稿后停一停,過1、2周后再開展第二稿修改,完成后再停一停,之后再過1、2周繼續修改出第三稿。也就是靠著寫作、休息、寫作、休息的節奏切換行進。

休息階段,我通常選擇散步、去圖書館閱讀、繪畫,等不同的方式激發大腦的潛意識區域,積攢一些新靈感之后,再重新回到寫作階段。

為了讓內容更符合大多數的需求,我在粉絲微信群里,和朋友逛街時、去美容院做按摩時或者參加線下活動時,也收集了各方面女性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思路。


3、亮點篇:圖文結合療效好

作為一本高質量的圖書,需要有最少1個亮點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這樣讀過的人每當想起它時,能回憶到某個案例、某句話或某張圖表。

一本書大多由圖片、文字組成,能同時寫作也能手繪的作者顯得更有誠意。我呢,在第一本、第二本書里都加入了手繪圖。

閱讀過2本書后的朋友,一定會被畫面質量激勵。因為我現在的畫比之前不知道好了多少倍。堅持繪畫,連手繪作品也能脫胎換骨呢。

在創作第二本書時,我在書稿中只留下了最值得分享給讀者的文字部分,砍掉了那些沒有經過7年以上時間檢驗的方法論。

我認為第二本圖書內容中最有價值的亮點,在于我提出了4個觀點:

①整理分三個階段

我認為整理的第一階段的重點在于有形物品,第二階段就要進入無形人生的整理,而第三階段,是將有形整理和無形人生部分,整合成最適合自己的整理系統。

人的價值觀決定了所選物品以及生活方式

每個有選擇困難、淘汰困難、總是買了扔扔了買的人,都要從自己的三觀入手開始梳理。價值觀的差異,決定了人與人之間是和諧相處,還是跨界必爭。在書中,我講清楚了具體如何找到的方法。

③人要學會為自己的生活和人生下定義

在第一本書里,我給讀者介紹過一些淘汰的標準和時間限制。而寫第二本書時,我希望站在中立的角度解讀萬物,所以只提供了物品簡化模板,并希望讀者思考后,寫下自己的物品要淘汰的時間周期、新舊程度等。也提供了包括遺囑模板、目標模板等參考。

我希望每個人有自己的思想,而不是等待別人喂食。當你之后聽到類似:你今年買的衣服明年就不用穿了,內衣3個月就要淘汰等標準時,能第一時間警醒,這是別人站在她自己立場上的解讀,但我有自己的生活標準,誰也不需要說服誰,求同存異,互相尊重就可以。能做到這一點時,說明你已經開始定義自己的人生了。哪怕是暢銷書《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或《斷舍離》中提到的標準,你也不需要一一遵從。

我提出整理定義、整理本質、整理分1、2、3階段,是經過我思考和總結后的產物,但你在經過整理后,完全可以提出你心中對整理的定義來。我們要學會把世界上所有人走過的道路拿來參考,并最終選擇并走出屬于自己的路。

③用7年檢驗整理成果

公眾號第1整理術的總編一朵曾對我說:春楠,我認為你把自己活成了整理術。我想這應該是持續7年以上我用整理的思路生活、工作的結果。

在第二本書中,我提到了大量的關鍵詞:7年。其實從2012年起,我已經持續整理8年,從業整理師7年。7年,可以讓你對一項技能或領域中,有足夠多的探索時間。

比如,我用7年時間提煉出來了整理5+1步曲通用流程,使用這個流程無論在有形整理,還是無形整理部分都可以讓你一步步達成整理目標。我也介紹了多個持續7年以上實踐中的101目標清單、100次圓夢計劃、晨間日記、每年、每月復盤總結模板。

過去幾年我讀過700多本書,講道理、講方法、引用國外實驗案例的書非常多,但能講述普通人用這些方法實踐超過7年的書非常非常少。30歲剛剛心智開啟時,我就想過,這些書里講的方法都非常有道理,但我就想把自己當小白鼠驗證一件事,普通人3年、5年、7年后遵循這些方法會如何?如今,我學以致用,現身說法。一個人如果長期堅持做一件少有人做的事,一定是因為可以從中受益。


二、如何出版

1、像找團隊一樣尋找出版社和編輯

在任何出版社甚至自費買個書號出版,都能讓一本書面市,但好的出版社資源不同,可以幫助一本書獲得較好的曝光機會。

無論是自己找還是有編輯主動找到你,也無論出版社大小,這都不是選擇的核心標準,因為出版一本書,在于和你一起共事的人。編輯到底是希望和你一起打造一本高質量作品,還是為了達成當年的工作目標,催著你趕緊定稿趕緊出版就完事。編輯和你是同一個目標,還是處處強迫你妥協。這些都需要時間來考察。

2、標題

書的內在固然重要,但標題也尤其關鍵。第二本書,我還是沿用了《脫胎換骨的人生整理術》,因為脫胎換骨、人生整理術是我最想傳遞給大家的關鍵詞。有點遺憾的是,換了新的出版社,不方便在標題上加2??。

但內容方面我非常自信,不僅干貨滿滿,而且和第一本書99%都不重復,是春楠一個字一個字新寫的,打開圖書后,你馬上會感受到滿滿的誠意。

3、圖書排版、封面和印刷

文字寫好之后,要進入排版階段,在色彩、字體大小、標題段落等方面,真的是要仰仗出版社的設計師大人了。我尤其特別感謝第二本書的出版社博集天卷的設計師,最初十分用心的給這本書出了4種顏色的排版讓我選擇,最終我在粉、棕、紅、綠4色中選定了綠色版式。

綠色代表了新生命、新生力量,也能看到后讓人靜心。


三、敬請支持

寫書難、出版難、現在賣書,更是特別特別的難。前兩天看淘寶,有人直播賣蛋糕,點擊30000,賣繪畫顏料只有300,賣書的直播打開率更是極低。有位微博3百萬粉絲的出版人,直播賣書,一晚上只賣了3000元的書,還倒貼了一部4000元的手機給大家抽獎。相比賣衛生紙、賣可樂、賣小龍蝦的網紅直播,賣書簡直太難了!

但這本《脫胎換骨的人生整理術——愛自己從整理開始》,是我付出了心血的作品。我對這本書中的每一行文字都是改了又改,讀了又讀,自己覺得愛不釋手,文字把自己都感動了。我對自己的作品滿意,也自信的向你推薦。

這本書誕生后,無論會賣出多少冊,我都覺得她是一份多年成長的見證和重要作品。我無愧無悔。

如果你也想通過整理收獲改變,就到當當來找這本書吧,前1000冊限量贈送100次圓夢計劃工具,一次購買3冊還可以獲贈價值99元的服飾搭配訓練營:)

預祝所有身處這個商品時代中的人,都可以把整理思維作為自我傍身技能,貫穿到一生中,清醒得活著。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