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詢筆記/讓我們干了“優秀”這杯酒

習慣了優秀的孩子往往缺少生命的韌性

朋友打電話求助:初三的女兒因化學成績不好,年段排名由之前的2、30名到現在的5、60名,女兒為此焦慮、睡不著,曾有一次說:刀子捅進心里一定很舒服吧!

女兒從小優秀,小學時一直保持前三名,有5年時間是市少兒合唱隊成員、古箏也彈的很好,從小在同學們“學霸”“女神”的贊美聲中長大。

讓孩子接電話,孩子有些害羞,說自己從小都是隨便學學成績就很好,沒有認真花很多時間學習,現在學習語文英語也是如此。初三因化學成績不好老師批評、同學笑話,如果考不上重點高中,以前小學同學都會笑話自己的。

回家后,我問兒子這個事該怎么處理,兒子說“讓她來看看我,她就好了”。我笑,心想,兒子想說的應該是“白天不懂夜的黑,這么優秀了還這么糾結讓我們這些還沒優秀過的人咋辦啊?”

圖片發自簡書App
李波老師將孩子按天賦分為天賦高、天賦一般和天賦差三大類,前者和后者分別占10%左右。其中天賦高的孩子又分為“天賦高向外型”和“天賦高向內型”。

向內型的孩子善于自省自查、善于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他們往往順應天時地利人和,輕易找到自己和周邊人最舒服的狀態,一般在他們身上會看到智者的光。他們讀書時成績也許不是最好,但他們往往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幸福的家庭、差不多的事業和一輩子的順遂!

向外型的孩子善于走入世界,很容易的發現對自己最有利的位置。他們往往服從并維護主流的文化和價值觀,他們追求一切被主流價值觀所推崇的“成功”。因此他們往往在學業上成績突出、工作上成就斐然,是現實意義上絕對的成功者。但這類人也往往因太過于逢迎主流而少有個人的核心品質,因太輕易成功而缺少生命的韌性。有的人在進入社會后不適應從高處跌落后自我懷疑而很難爬起。如果很不幸的到了中年才遇到挫折,幾乎都是一闋不振的結局。

朋友的孩子看起來是屬于天賦很高向外型,幸運的是她在初中就遇到了小挫折,一旦走過去,就如打了一針預防挫折適應不良的疫苗一樣,她以后適應挫折的能力將會增強,生命韌性正是在適應挫折的過程中變強的。如果可能,家長可以陪伴孩子探索一些以前未到達過的領域,更多積累一些關于挫折、關于努力的故事,增加生命的強度和韌性。這樣的話,孩子以后人生的可能性將會更寬更廣。

圖片發自簡書App

之前看到一句話“因為優秀所以難以卓越”,一直不太明白這句話的意思。直到學習積極心理學才找到答案!

積極心理學將完美主義者分為兩類,一類是苛求完美者,一類是力求完美者。

苛求完美者只有一條高速路而且固定不變,不能即興創作、不能有偏差、不能有嘗試和錯誤。因此不能更自發的享有更有活力與韌性的人生。

苛求完美者只關注杯子空了的那一半,為失敗所困擾,為對理想直線的偏離所困擾,他們總是關注沒做到的事,要求一切完美。

苛求完美者以偏概全,把失敗夸張化,不成功便成仁,要么完美,要么完敗。他們只關注結果,沒有成功的結果,一切都是沒有意義的。

苛求完美者從心底里害怕失敗,怕自己、也怕別人把自己視作失敗者,為了維持表面上無堅可摧的完美假象,總是活在對明天的恐懼里,容不得人生有絲毫的瑕疵。

因此苛求完美者只能在成功的那一瞬間享受短暫的放松,然后又進入對下一個事件完美的追求

力求完美者明白現實是由各種彎路而非直線組成的,對失敗的接納和對自我的接納是一體的。

力求完美者雖然也努力拼搏,但他們心胸寬闊,能接納自己的不足和缺點,也歡迎偶爾的意見和批評,雖然他們也不一定喜歡這些意見和批評,但他們明白聽取批評建議很有必要,這是成長和發展的重要一步。

力求完美者認為過程中的每步都可能是成功的機會,追求過程中持久的滿足感,他們希望成功,但對失敗也能平常對待,只把失敗當成成功的必然過程并能從中吸取經驗。

因此力求完美者保有持久的滿足感,他們和苛求完美者一樣的成功概率,但是在從成功到卓越的道路上,苛求完美者早已在追求優秀的路上用光了力氣,而力求完美者卻因為更加輕松開放包容的心態而更加有力量到達卓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孩子,你想要什么樣的未來

很顯然這個孩子是一個優秀的人,也很顯然是一個只關注杯子空了的那一半的苛求完美者。

孩子,我希望你活在當下、努力奮斗、享受過程,不要被自己的“優秀”打敗,活在對未來的恐懼里。

孩子,讓我們一起干了“優秀”這杯酒,卸下包袱、接受挑戰、向前進發,卓越在前方招手!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