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企業最為突出的問題是人才的獲取和利用,特別是創業階段。諸如公司的策略計劃得不到有力執行,老總必須親力親為,下屬的工作很不盡心等是很常見的事。
實施股權激勵,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中小企業目前面臨的人才問題,進而調整企業內部結構,釋放組織潛能。那么,中小型企業如何能夠通過股權激勵把企業做強做大呢?
上市公司與非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區別
非上市公司實施的股權激勵方案與上市公司有很大的區別。其一,創業階段的中小企業多未上市,其股權不能再公開市場上進行交易買賣,因而這些公司無法使用經理股票期權、期股等上市公司常用的激勵方式;其二,由于無法通過資本市場分攤股權激勵所需成本,企業要完全獨自承擔這些成本,支付現金給激勵對象;其三,因為公司的股票或股份價值無法通過市場確定,經營者的業績無法通過股票市場判斷,必須制定一套綜合指標體系去衡量經營者的業績。
創業階段企業股權激勵的主要形式
經營者、員工持股方案。
公司剛建立時,就應該制定好員工的持股方案。約定經營者和員工持有公司多少份額的股權,當他們離職時,公司用一定的價格回收他們的股權。對于初創中小企業來說,團隊合作很重要,分配股權時,應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把股權分給掌握公司技術的關鍵員工,分給誰,分多少都應該考慮清楚。同時,員工的持股不是一成不變的,應根據企業盈利的變動以及股份額度變動而調整。
虛擬股權
虛擬股權就是干股,是指當經營者達到了業績目標,公司則給予激勵對象“虛擬”的股份,激勵對象可根據股份享受一定的分紅,但他沒有表決權和所有權,且股份不能轉讓和出售,若他離職,則股份自動失效。虛擬股份通過其持有者分享企業剩余索取權,將他們的長期收益與企業效益掛鉤。
股份期權
股份期權是股票期權的變通方案,一般只針對高管層及技術骨干實施這樣的計劃。激勵對象經業績考核或實現既定目標后,有權在將來特定時期,以目前評估的每股凈資產的價格購買一定數量的股份。屆時如果每股凈資產價值已經升值,則股份期權持有人獲得潛在收益。該種激勵模式使激勵對象實際成為公司股東、行使股東權利,享有股東權益。真正將所有者與經營者有機結合。
股權激勵是一項復雜、多變量的制度創新。若要保證其有效性,股權設計一定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條件而進行科學的方案設計,同時要保證具備相應的環境條件和文化基礎。一個成功的股權激勵方案首先應考慮企業的發展周期,選擇適合企業的方法,然后才開始設計方案。
干貨分享:
推薦閱讀:
編輯微信:gzcrxy,歡迎朋友們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