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年齡都能綁架你,那才算最大的危機

圖片來自網絡

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1.

昨天一位讀者跟我講:他碩士畢業兩年了,這兩年一直在做媒體。

工作一階段后發現自己并不適合當下工作節奏與工作環境,想考博,將來去高校任教,哪怕在一個小城市當個普通老師也行。

我一聽不錯啊,我身邊的朋友也有過類似的經歷,想考就試試唄,試又試不壞。

然而這位讀者卻說出了一個讓我很吃驚的顧慮——年齡。

他自己算了筆賬,今年27歲,博士讀完,大概31。古語有云:三十而立,想想自己都31了,才剛剛從校門走出來,上崗后就成了“老新人”,拿著年輕人的基本工資,沒車沒房沒婚姻,人生怎么看都像悲劇。

讀者朋友的這番話,我聽得是既陌生,又熟悉。

轉而對他講:

第一、三十而立,這話出自孔子。其中的“立”不是指成家立業,而是在對社會和自己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和理解的基礎上的一種直覺的,或者是有相對覺解的意識,一種自我人格的獨立。我們現在很多人對這話的誤解,多半都是小和尚念歪了老和尚的經。

第二、這話是孔子的一段自我評語,跟他人沒啥關系;退一萬步講,即便這是孔老夫子對兩千年后年輕人的要求,也不具備太大的借鑒意義,要知道,我國古人的平均壽命到了清朝才勉強接近40歲,要算也得算比例,如此看來,人生走過四分之三時能“立”得住,就行。

第三、哪怕孔子原話就是:不許滑頭!不管一輩子多長,到三十歲不走上巔峰便該活埋!那你也沒必要聽。難不成我第一年已經考上北大了,還要再重讀五年?畢竟有本書的名字叫《五年高考,三年模擬》……放棄自己的生命節奏,一切向他人看齊,要我說,這樣的人生才真悲劇。


2.

其實,當我剛剛看到這位讀者朋友發來的信息概況,第一反應不但不覺得有什么,反而挺替他高興。

多少人活到中年都不知道自己想過什么樣的生活,更有甚者亦步亦趨地走到老年才發現若有所失,悔之晚矣,只剩嘆息。

而這位總覺得自己已經“來不及”的朋友,年芳27,便在理論與實踐結合后摸索出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即將步入真正意義上的“正軌”,跳進一個良性循環里,難道,這還不值得恭喜?

時間本是財富,卻被一些人看成是負擔,條條框框往身上一套,便徒增焦慮。29歲零364天與30歲零1天的區別,只在于你手機的日歷出沒出毛病,卻不想被人寄托起如此沉重的意義,人還真是喜歡活在故事里。

如果是我馬上臨近三十歲,這時命運給了我倆選擇,第一,直接撥給我二十萬,幫助我在明天“三十而立”一下,也方便發條朋友圈吹個牛皮;第二,讓我擁有一項年薪二十萬的能力,且讓我的職業符合我的興趣,前提是要等到31。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我選了方案一,我會恨不得拿自己的腦袋去門框上擠。

都說目光要長遠,可我們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也不知是被哪種神秘力量鼓動的,竟然想用一個瞬間節點的姿勢,去概括一生的愿景。

每個個體對于理想生活的定義都是不同的,這甚至可以追溯到你的成長環境、起點背景、能量密度和基因,以及腦海中的價值排序。

汝之蜜糖,彼之砒霜,誰活得更好這個問題從根上來講就不太成立,除了滿足一點幼稚時的優越感和虛榮心,比較沒有任何意義。

網上有種言論,好像說的什么“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一時間又引起了不少人的年齡焦慮。

壓根就不是一條道上的,誰拋棄誰???

人要是能找到屬于自己的那條“道”,面對這種問題,回復四個字即可:跪求拋棄。


3.

真正活明白,活開了人,都不把年齡當困境。

一些大器晚成的名人故事離得遠啦,我想講講我一位朋友的母親。

她老人家當年大學畢業后,在一家廣告公司任職。一干二十多年,其間一沒更年期二沒中年危機,四十多歲時攢了些底,覺得各方面條件也蠻成熟了,辭職,瀟灑創業去。

她對子女教育的理念也是分外開明,記得朋友單身時我曾問他:老大不小了,還沒找個對象,這家里沒催你?。?/p>

朋友連連搖頭:我媽比我還有耐性,她跟我說與其著急忙慌逮著個方方面面都不合適的,一個別扭另一個鬧心,三天兩頭恨不得把房蓋掀開,莫不如慢慢來,婚是結給自己的,沒有早晚的問題,只有自己知道順不順心,但有一條,你要是考慮生育的話最好是能在35之前,除了這方面有點影響,其他愛咋咋地。

我一聽暗挑大拇指,這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其實人這一輩子,平靜下來看,可以說哪段年齡,都算你的黃金時期。

沒有人規定年輕人必須怎樣怎樣,除了長本事和長見識,不必給自己設定太多主題。

你看到老年人都在跳廣場舞,也沒必要覺得那就是若干年后的自己,你怎么知道00后年過半百時不會選擇練腹?。?/p>

十八歲有十八歲的日子,八十歲有八十歲的風景,只想過十八歲的想法是愚蠢的。

而湊整用的數字,多半也都是人類為了避免活得太膩,加上的刻度標記。讓標記成為繩子,被絆倒的是自己,那時才會出現危言聳聽的狀況:思想解放了的人,正在把你拋棄。

End.


開白等事宜聯系助理微信號:N18245033040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學 而 篇 原文: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
    人道酬誠2018閱讀 5,324評論 1 16
  • 資源耗盡,心態爆炸。 iop建造統計7613公式的PKP出率高達4%以上,為什么我近300發都不出貨呢??!??! ...
    D004迪閱讀 544評論 0 1
  • 上軸十年秋九月 趙家 “大龍、二龍、玉龍,快起床吃飯了!”趙氏在廚房里一邊忙著做飯,一邊叫著幾個孩子們。 玉龍在床...
    快報光光閱讀 169評論 0 1
  • 1.電力系統規劃:高壓直流網絡設計,基于海島風電廠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背靠背直流輸電技術(不同地區電網的連接),配...
    Jesse建熹閱讀 259評論 0 1
  • 有時候會很迷惑的為什么我們找不到UIContainerview這個類.而在sb中我們會發現containView會...
    LoserJay閱讀 87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