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間,在家閑著無事,我就負責起侄女上下學的的事務。我也是這里土生土長的娃,對于家鄉,有種說不出的愛,可是,對于家長的教育環境和水平,不敢恭維!
在我記憶中,兒時的校園與當今的校園無太多差異。我很詫異,從小學到大學,這15年中,家鄉的校園真的沒變太多。在省外,每當別人說起山東教育如何好等等,我都會呵呵。不解釋……進入校園,就如進入工地,到處是散落的石子和磚塊。在我記憶中,這個場景,應該有半年了吧……
相比以前,現在的條件較好些。孩子放學與上學,都由家長接送,再也不用雙腳走回家。對于接送孩子的重任,主要是交由爺爺與奶奶來完成。在農村,稍微強壯的勞動力均已進城,剩下的則是年紀較大的老人與年齡較小的孩子。不過,你也會看到一些接送孩子的中年婦女,但是她們后面還會同時出現一個更小的孩子。
教室的里面是上課的孩子,教室門口之外的兩米之外,是等待孩子放學的家長。看著太陽下面的家長,我為他們的付出感動。但是,每次看到她們在等待之余時的高高闊論樣子,又感到可笑。這么大聲的闊論,會不會影響孩子上課呢?
慢慢的,我來到我侄女教室的后門。模仿以前班主任的樣子,在門口偷偷的觀察里面情景。剛走到門口,就被教室門口的三個凳子吸引。這明明是三種東拼西湊的凳子,高高低低,各形各異。我往教室里面看了看,看后,內心很是沉重。不討論教室的孩子有沒有用心學習,我反正是沒有聽到教室內老師的聲音,外面的嘈雜聲如此大,孩子怎能安心。后來,我看到了滿教室都是東拼西湊的教室,高低不等,破舊不堪。
其實,相比一些西部地區,這樣的環境已經算好的了。但是我內心依舊很沉重,為什么我兒時上學的樣子,到現在還在重復?這么多年竟然一點改進沒有?我看到家長村路一條條修起,樓房一座座蓋起,經濟快速發展,可是學校卻依舊沒變……家長對待孩子教育的觀點依舊沒變!
家鄉的教育,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