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七七1.14】對抗取悅癥
——堅持第19天
生活中有一些這樣的人:他是眾人眼里的大好人;只要有人提出請求,不管他現在多忙,也不管這些會給自己帶來多少麻煩和代價,他仍會毫無原則地答應下來……美國心理學家哈麗雅特·布萊克認為,這樣的人患上的是“取悅癥”,她撰寫了《取悅癥——不懂拒絕的老好人》一書,而我今天恰好買到這本書。
作者結合生活中的實例,總結出取悅癥有3種類型:1、認知型“好人”。這類人有這種思維定式:需要并且爭取讓每一個人都喜歡自己。2、習慣型“好人”。常常被迫犧牲自己的需求而照顧他人的需求,這種人幾乎從來不說“不”,疲于應付。3、情感逃避型“好人”。這種人主要是為了逃避令人害怕和不安的情感,而導致了取悅癥。
看完書上的第一個測試,用來測驗自己的取悅傾向的。我做了題目,然后感覺自己是躺著也中槍啊。好像每一道題目說的都是我,最后根據分組得分測試得知,我是屬于認知型“好人”。
的確,我承認,我是有這樣的思維定式:爭取讓每個人喜歡自己,渴望普遍的認可。以前我做的很多事情,心里可能沒有想那么多,但是現在想想,心底可能都是希望別人認為我好。我覺得我有這方面的問題,真心希望有所改變。
幸好書上說,只要從行為、思維或情感方面的小改變開始,因為每個改變會促成下一個,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取悅于人的習慣會一個接一個地倒下。
另外,書上說:“學會說‘不’,你要掌控自己的生活,要有意識地、慎重地選擇自己做什么和不做什么;作為一個人,你的價值并不取決于你為別人做了什么;有時候,對某些人說‘不’,絕不會減少你的價值或者你在他們眼中的價值,相反,這可能會增加你的價值。”
最后一句話好像說進了我的心坎里。以前,太在意他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生怕自己拒絕,對方就討厭自己。豈知,一味的遷就,反而促使了對方的自私霸道。反而促使對方認為我做的一切都是理所應當。反而使自己更加失去自我,更加沒有價值。
改變從今天開始吧。中午,接到一個電話,說要我去幫忙。要依照從前,我一定又是答應了。但是今天,今天的我已經不是從前的我,我微笑著拒絕了。下午,又接一個電話,說要我陪著去做事。我靜靜地聽他說完,然后,用書上教的方法先去查一下日歷,(拖延法),然后微笑著拒絕。
在書的最后,附有“治愈取悅癥的21天行動計劃”,只要每天按上面的計劃去做,就能“每天前進一小步”,逐漸走出取悅癥心理誤區。今天,我前進了一小步。雖然是一小步,卻是很有意義的一小步。加油,七七。
2016年元月14日星期四18:05
圖:來自網絡
文:龍七七
作者訂閱號:一花一世作者微信號:fsh76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