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進步是更進一步、上一個臺階,沒有期限、沒有固定的度量衡,只有自我的預期和對預期承諾的踐行程度,今天的我比昨天的自己更進一步,這個月比上個月好一點,今年比去年更精進了一步,其實在一定程度上,你就已經超越了一大部分人。比如像我自己2016年的新年計劃還在那穩如泰山地“躺著”,可2017年的已經完成了一項,兩項正在實施,其實這就是進步,不是嗎?
? ? ? ?用元認知能力思考問題本身,就是對問題深入思考及對回答者思路、表達方式的再次研究。今晨的專題答疑,我先只看問題本身,站在老師的角度用元認知能力深入思考,從問題本身可能存在的原因、對思考或成長可能造成的影響到對好的影響的發揚和不好效果的糾正,進行了系統的周密思考后,突然發現問題本身并不難(只是從來沒有這么想過),接著用一段話簡潔明了地描述這種思考,再與老師的回答進行對比,特別欣慰的是與老師表達的核心大意相差不大,但表達的用詞和方式相差甚遠(肯定就幾個字或十幾個字相同)。前者在意料之外,后者在意料之中,反復玩味老師的表達方式,簡單易懂,切中要害(分析出來的因素也是重中之重),文字表達沒有那多諸如“因為所以”的因果鏈接,第一次讀專欄感覺到了品味的滋味。
? ? ? ?以前我特別喜歡用快捷的交通工具上班(比如汽車、火車等等),但現在更喜歡步行或騎單車,不是因為環保,而是可有效利用本要花費的時間并聯更多地思考和梳理腦中表達。比如昨天早晨思考了兩個一直困擾我很久的重要問題,同樣今天早晨一樣思考了兩個問題,而且有點停不下來的感覺,保守來算,一個月至少可思考60個問題,那一年就是720個問題,7年是5040個問題,是不是很嚇人?量變引起質變,元認知能力會成為自然而然思考問題的常規方式,而且會越來越自然,越來越熟練。
? ? ? 思考過后,利用簡單、通俗的筆法寫出來(可以模仿笑來老師的寫法),用簡潔明快的語言講出來,如此不斷地歷練,不只是元認知思考能力本身、作者寫作意圖方面,還是寫作本身,都必將會有不斷的提升,而且終將有一天會創造出財富自由(一點活在未來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