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吃過飯,躺在沙發上一邊閉目養神,一邊漫不經心的瞟幾眼電視里各種逗趣的綜藝節目。伴著笑聲進入一種朦朧的半睡眠狀態。直到聽到外面的雨淅淅瀝瀝打在窗臺上的聲音猛然清醒,聞到樓下花圃里飄上來梔子花的淡淡香氣。想起這個時節梔子花幾乎都凋謝了,只有經過雨水的洗禮才會再蒸發出一絲余香。
睜開眼剛好可以看見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下不斷飄落的雨絲,這個天氣去打秋千再合適不過。于是從沙發上爬起來,帶上MP3直奔小區的秋千架。
另一個,同一個
因為是周末的下午再加上下雨,偌大的小區悄無人聲。我走在石子路上穿過一排排長得枝繁葉茂的小樹,柳暗花明后,發現那并排的兩架秋千中的一架上面已經坐了一個女孩。她穿著黑白條紋的短袖上衣,黑色短褲,配一雙黑色涼鞋,手里拿著正在公放音樂的手機在雨中悠閑地蕩漾。
還有另一個不怕雨淋的呢。我這樣想著走到另一架空秋千前,用手拭去木板上的雨水。旁邊的女孩看著我笑了笑,然后繼續認真的蕩秋千。我坐上去才猛然發現,我的裝扮是一襲純白,白色連衣裙白色涼鞋,剛好和身邊幾乎是一襲黑色打扮的女孩形成鮮明對比。我塞上耳機,把MP3里的音樂調到“古典”文件夾,然后讓秋千慢慢蕩起來。
我向來不會把耳機的聲音調到很大,周圍的環境聲總是可以聽的到。于是我發現旁邊的黑衣姑娘一直在放各種勁爆的流行歌曲,重金屬、搖滾、探戈。并且也許是音樂很High的緣故,她還會不時的在秋千上做幾個高難度動作。這也是我在蕩秋千的時候從來不聽快歌的緣故,我怕我會隨著音樂興奮的跌下去。因此MP3里放的全是輕柔舒緩的音樂,古琴、蕭、鋼琴、還有就是人聲唱的古風曲。然后我就可以保持一個天荒地老的姿態,靜坐在秋千上隨風擺動。
我們倆秋千的擺動方向也總是反的,我向前的時候她就退后,我退后她就向前。
有趣的很,兩架秋千上的兩個人,一切的一切都全然相反。
我看著她,好像看到水中自己的倒影一般。那是另一個我,基本上她隱藏在一個眾人看不見的角落,只有我自己對著一潭不夠清澈的水自照時才能看到她的面容身影。
并且如果水太過清澈見底的話,她就不會出現。越是污濁,越是深邃的水潭,才會把她映射的越清楚。
秋千,秋千
關于秋千,總記得小學時期讀過的一篇非常美麗的童話,名字就叫《秋千,秋千》。講一只天生就目盲的小白兔最喜歡聽媽媽給她講秋千的故事。媽媽說坐在秋千上蕩漾于天地間的感覺非常美妙,好像可以一直蕩到天上去,觸摸到星星和月亮。小白兔從來沒有蕩過秋千,也無緣得見。但在媽媽的講述中,她運用自己的想象在腦海中構建了秋千的樣子。于是,秋千成了她最美麗也最深刻的夢想。后來是她的好朋友—小猴子兩手抓住樹枝,兩腳勾住另一棵樹的枝干,用自己的身體做了一架秋千實現了小白兔的夢想。
那個童話里的語言非常優美,以至于當年還很幼小的我讀過之后過了很久都念念不忘,一回想起來就處于一種半癡傻狀態。
以后每次蕩秋千都會想起這個故事,想起小白兔說,她摸到的月亮是火熱的,星星是冰涼的,還有那種會蕩到天上的感覺。
采蓮
雨下的細細密密,頭發上很快生出無數細小的水珠。我曾經很討厭這樣的陰雨天,不喜歡那種鉛灰色的云低低地浮在頭頂上壓抑的感覺,不喜歡地上無處不在的水洼,一不小心就濕了鞋。尤其不喜歡冰冷的空氣里泛著潮濕的味道,總是把心情也泡的發霉。但現今突然喜歡上了這樣的煙雨濛濛,頗有江南水鄉的感覺。
“我打江南走過,那等待在季節里的容顏猶如蓮花的開落。”耳機里正在放姚貝娜唱的《采蓮》。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中有雙鯉魚,相戲碧波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南。蓮葉深處誰家女,隔水笑拋一枝蓮。”
年輕美麗的民間姑娘搖著小船穿過大片大片碧綠的浮萍,一邊采摘身畔開的非常飽滿的蓮蓬,一邊小心的繞過池塘中在蓮葉下嬉戲的紅紅的大鯉魚慢慢劃進池塘的中央。天空就像現在一樣下著小雨,雨絲滴落在水面,打出一個又一個小小的漩渦,池塘上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雨霧。這樣的場景即使是用純色的水墨畫描繪出來,也同樣美得驚心。
總是更喜歡古代女子的那種風韻。“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長長的頭發梳成各種復雜的發髻,上面插著精致的發簪。身上穿著多是自己親手縫制的漢服,寬大的袖口遮住羊脂白玉一般的玉臂,下擺幾乎垂地,含蓄又優雅。
而蓮花是帶有佛性的花,看了讓人靜心,還有千古頌揚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貴品格。做人要做到蓮花這個境界,幾乎可以成仙了。
還有一種東西在名稱上可以把古代的女子和蓮花聯系起來,很諷刺的,叫做“三寸金蓮”。估計現代的人不會有誰認為那叫美,但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世人都以此作為衡量一個女性是否優秀的重要指標。
讀過一本小說,《雪花與秘密的扇子》,里面有對幼童裹腳的詳細描述。六歲大的女童,用十米漿洗過的硬布一層層緊緊纏住雙足,然后硬套上一雙小鞋。裹腳布每四天一換,其余時間不可以脫下來。每兩周就要換一雙更小的鞋子。女童的腳骨會在一段時間后生生折斷,然后感覺到斷裂的骨頭松散在小鞋里,鞋里的空間越來越大。
可以想象那種痛楚嗎?被纏上裹腳布后本就痛得像火燎,還要被親生母親拿著鞭子在后面抽打,逼迫女童在屋子里來來回回的走動,以便讓腳骨可以更快折斷。每四天換下來的裹腳布上總是沾滿了鮮血和膿液,腳上的皮膚因為化膿而壞死,變成尸體一樣的鉛灰色。每十名被裹腳的女童里就有一名死于敗血癥或者是極致的痛苦。
最記得的一個情節就是小說主人公的三妹妹因為劇烈的掙扎遭到殘暴的對待,一段時間后發現她感染嚴重,生命垂危。母親想要救她的命,于是打算放開裹腳布,但遭到嬸嬸的反對。嬸嬸說:“你知道這樣做意味著什么,她會成為一個大腳姑娘,成為整個家族的恥辱,長大了只能給人做童養媳或是女仆!”母親說:“寧愿她嫁不出去也不能看著她死去啊,活著才是最重要的。”嬸嬸義正言辭的答道:“可是這樣活著有什么意思呢?如果是這樣的恥辱,倒不如死了的好。”
母親覺得有理便任由自己女兒的感染日益嚴重直至死亡。但是三妹直到死也沒有讓家里的任何人表示出同情或是悔恨。
那位偉大的母親曾對主人公說過:“一個真正的女人不會允許她的生活中有任何不完美。只有經歷過痛苦才能擁有真正的美麗,只有經歷了煎熬才會擁有真正的平靜。”
這樣的描述很殘忍,但是不可否認它的正確。雖然裹腳這種陋習已被摒棄,但生活中的苦難是永遠不會少的。古往今來盡管表現方式不同,其根本原則都是一樣。就像甄嬛在戲里說的:“這些美麗的衣服都是綢緞加上繡線縫制出來的。一針一線,千絲萬縷,多少心血織就這美麗,缺一針少一線都不可。可是針尖那么利,在它刺破綢緞的時候,綢緞會不會痛呢?”但是如果沒有痛,綢緞如何能制成美麗的衣服。
會撲火的除了飛蛾以外還有鳳凰,它們的區別在于飛蛾撲火只能自取滅亡,而鳳凰卻可以浴火重生。
想起從前做過的一個夢,我獨自在一條長長的陰暗的走廊上奔跑,兩面都是沒有房間的空墻,走廊里回蕩著我的腳步聲,空曠而綿長,怎么跑都看不到盡頭。我醒來后心情壓抑,發現自己又做了一個噩夢。但是多年后回想起來,發現這個夢其實很美麗。一路奔跑,總是心懷希望,永遠未知前方究竟有什么。當然,也有可能,跑到最后發現盡頭只有一口剛好能裝下我的棺材打開放在墳穴里。但即便如此,也沒有什么后悔,至少我跑累了還可以安心的躺下好好睡一覺。
雨
我已經持續在秋千上呆了大約一個小時了,這期間雨沒有停過,音樂沒有停過,秋千也沒有停過。我旁邊的黑衣姑娘已經在半小時前被她爸爸叫走了,她爸爸過來的時候有些驚訝的說:“你們都不怕淋雨的么?”很感謝這個素不相識的陌生人把他對女兒的關心同時轉嫁了一部分在我身上。我笑著搖搖頭,繼續蕩我的秋千。這個好心人又說:“你也快回家吧,小心淋感冒了。”我說謝謝,一會兒就走。
說是一會兒,結果還是留了這么久,耳機里的音樂換了一首又一首,我仍舊樂此不疲。
周圍的樹經過雨水的洗禮愈發青翠,遠處已經起了朦朦的雨霧,泥土和青草的芳香撲面而來。想起從前曾在夏日的暴雨傾盆時和姐姐一起換上泳衣跑到天臺上,然后在那樣熱烈狂躁的大雨中盡情尖叫戲水打鬧,那種酣暢淋漓實在痛快。
而眼下的細雨綿綿是完全不一樣的感覺。溫和細膩纏綿,并帶有侵蝕性。坐在這樣的雨中,會使人心平氣和的想起很多事情,然后被這些過往輕輕扎上一下,感覺到一陣細小又警醒的刺痛。
人既屬于自然,也應該偶爾接受雨露的洗禮吧。生活中不會永遠充滿陽光,陰雨、冰雪、大霧也都是組成天氣的因素,它們都有各自的美麗,只看你是不是能夠發現并且享受。
這一場雨下的異常久,從五月一直延續到了七月,中間偶有幾次出過太陽,陰過天,但雨水一直是主旋律,始終不曾遠離。相對這一地區的天氣來說,實在算反常。
如果雨是天空的眼淚,那么什么樣的傷感會讓寬廣的天空持續悲泣這樣久呢?
可是不管再久,也總有雨過天晴的時候。
耳機里的音樂換到久石讓的《太陽照常升起》,當那舒緩又大氣磅礴的交響樂響起時雨突然就停了。不多時,陽光刺穿厚厚的云層瀉下來照在已經淋得透濕的我身上。一陣風吹過,周圍樹上的雨滴紛紛搖落,把地上弄出一片細碎的聲響。那些樹葉在陽光的照射下幾乎呈現璀璨的金光。天空中的小鳥低低飛過,甚至有一只停在了我旁邊的秋千架上。
歲月如此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