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有點長,不過這是最近一個避不開的話題。知乎、公眾號上不少文章都在寫80后正在面臨的危機:被90后干掉,被裁員降薪、遭遇中年危機。
高曉松有本書叫作《我們終于老得可以談談未來》,而我這個處在80后尾巴上的人,也終于可以聊聊工作這幾年來每個階段的變化了:馬上工作要滿四年了。
◢◤
我和米粒姑娘最近的一次1:1,以她的近況和感悟開始,以我分享自己的經歷和經驗結束。
她問的問題很典型:
我如何知道我現在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如何?
每天都在做很多事,似乎工作以來也學到了不少東西,但真實的情況是這樣嗎?我的忙碌是有效的還是瞎忙?
我不知道在市場上,工作一兩年是怎樣的水平,我在哪個位置?
我有同學做著和我差不多的工作,但感覺好像懂得都比我多?
她的這些心理我在工作一兩年的時候都經歷過,所以我直接先回答了她的問題:
你剛工作一年多,日常工作處理得不錯,建立標準和流程,也能發現問題并改進;除了日常工作,也做了一些小的項目,溝通協作、統籌分工、數據總結這些都涉及到。所以無論是行業實際經驗,還是自己的工作能力,都有提升。
至于你覺得其他做著差不多工作,但感覺懂得比你多的,有幾種可能:
第一,能力確實比你高,付出、思考、做事都比你多,確實有一些人能夠一年趕上別人好幾年的成長。這種情況沒法怨天尤人,只能自己多加把勁。
第二,在一個能同時做很多事的平臺上,比如有的公司崗位設置,一個人承擔的任務多面,角色多。舉個例子:創業公司的市場職位和成熟公司的市場職位劃分的工作職責肯定有所不同,大而泛v.s小而專。
針對這種情況,你需要兩種都要有所了解,在你現有的基礎之上,起碼要了解另外一種是如何做的。
第三,這點偏個體原因,外企語言體系自成一派,與行業的有所區別,所以當談論同一件事情的時候,你有可能聽不出來而以為自己不懂。
針對這種情況,要去多了解行業的情況,學習這個行業的語言體系,speak their language,不要脫節。
(其實寫的時候更全面,說的時候只提了三點的一部分。)
所以你現在思考自己的現狀和未來是對的,但不要過分焦慮,因為未來的路還很長。
◢◤
和米粒姑娘聊完之后不久,接到一位獵頭電話。聊了一會兒,對方問起來以我的年齡和工作經驗,是怎么能夠承擔現在這樣的工作職責的。
其實也挺機緣巧合的事情,都是一件一件小事做起來的。說是能力,以我的資歷也并不能說是能力多優秀,說是機會,又不完全是機會。只能說是每一次我恰好抓住了機會吧。
去年這個時候我寫過一篇三年末總結,但并沒有展開詳細梳理,這篇想要總結一下工作這四年在每一個時間節點下的變化。
當然,這也只是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不能作為任何的標準,因為畢竟每個人所處的階段和水平,和行業、職位、環境、個人機遇、個人努力都有著很大關系,我的成長路徑,相對來說比較按部就班、循規蹈矩吧。
第一年:我竟然什么都不知道。
工作前3個月,這個行業的一切在我面前都是未知。我不知道這個行業的屬性和特點,不知道利潤的來源,不知道如何分析數據,更不要說如何從一堆數字中看出聯系和特點,如何承擔一個獨立的小項目。
前3個月我做的事情主要是:
分擔組里的一部分日常工作;
承擔一些項目的零碎工作;
學習一些新的系統工具,并分享匯報給老板和同事;
定期整理數據;
熟悉部門內部人員、分工、流程;
其他一些雜事。
3-6個月的時候,開始獨立承擔一些任務,偏具體執行。
6個月左右的時候,開始獨立制定一些規則和流程,和對接的同事溝通協作,處理工作上的一些摩擦。
因為組織變動,一年內我經歷了兩任老板,管理者不同的風格有了初步的概念。
對于這個階段的建議:
1. 多抓住作為一個職場小白的這個身份去學習、請教、嘗試、哪怕犯錯。之后的工作會越來越忙,不太會有這樣的階段專門學大塊的知識了,多是邊做邊學。
2. 可以早點思考未來,但不要過分焦慮。說白了,這個階段你焦慮也是沒用的,因為以這個階段的思維和視野,很難知道未來有哪些選擇和方向。
第二年:按部就班,以為自己知道了。
這一年剛開始,就獨自承擔一些較大的項目,包括項目的規劃籌備、溝通談判、實施落地、以及后續分析總結。
第一次做大項目的時候才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足:有點怯,不會談判,和老板溝通匯報不及時,考慮問題不夠周全缺乏備選方案等等。
也是一步步經過這個階段,掉進去并爬出去這些坑,才會發現自己又比之前更強大了一些。
我的公眾號其實也是在這時候開設的,因為我自己也有許多血淚教訓,想著一邊學習總結一邊實踐。
工作一年半左右,熟悉各種規則,工作起來輕車熟路,開始承擔一些更重要的工作,不斷嘗試新的方法,每一次都要在一些點上做出一些新意。
最滿意的一點是:獨立策劃并做成了一個項目,不是那種老板派下來的活,是在做競調的時候發現了一個點,然后我自己帶著新來的同事,在日常工作之外每天加班完成的。最后效果不錯,也是憑著這件事,我獲得了升職。
對于這個階段的建議:
1. 保持警醒,跳出公司的環境,了解市場和行業上大家都在談論什么。
2. 做事要有主動性:不再是小白,老板會有更多期望的階段。最好自己能主動嘗試、小范圍創新,對現有工作做一些改進。
第三年:推倒重來,不知道自己知道。
這一年遇到一個內部機會,留下v.s離開,已知v.s未知。考慮了沒多久,我就隨直覺做出了選擇,來到一個全新的領域。
(所以這段時間我寫了內部轉崗,細心的讀者會發現我的文章就是我的近況)
全新的領域意味著機會多,個人曝光多,但是需要學新知識,重新摸索獲取經驗,負責的范圍更廣,承擔的壓力也更大。加上是核心部門,所以內外受到的挑戰都不小。剛開始前半年會偶爾有掙扎,有挫敗無力感。
兩年半的時候摸索出來一些經驗,找到了新的做事方法和路徑。之后負責那時候為止最大的一個項目。有當時的老板指導,但是剩下所有的策劃、分工、籌備、跨部門溝通合作、執行細節、項目落地,都是我來lead。項目非常成功,后來還做了一次分享。
這個項目實際鍛煉了我的領導力,領導力其實不僅僅指名義上的領導或者經理,而是影響整個團隊,把事情做成。
也是在兩年半的時候,我開始帶人,接觸管理。同樣,也寫了不少這個主題的文章。
對于這個階段的建議:
1. 培養自己的領導力:Leader不是title,是你做的事情。通過做事影響他人,也是自己領導力的體現。
2. 學習管理:無論現在和你是否有關,需要提前做準備。
3. 既要實踐,也要有理論高度:先實踐,實踐之后再去找感興趣、有需要的行業的書看,這樣就對應上了,之前的實踐能夠和理論結合起來,拔高理論高度。這是一種思考和能力的升級過程。
因為這個階段起,可能就會有獵頭找上門來,senior的職位都需要有高度和視野,你可不想永遠只做基礎執行工作對吧?
第四年:關注成長,知道自己不知道。
現在回想整個第三年,大概就記得那么幾個特別大的項目了,一度刷新我之前做過的項目的規模。
但是這一年我的感受是,能力上越來越“務虛”,前幾年你只需要會業務,會做,做的時候想的周全就行了;這一年你需要會思考,才能找到合適的切入角度。小則分析看待問題,大則運用在談判和生意上。
這一年對我來說也比較艱難,工作壓力比前一年更大永遠是必然(因為KPI越來越重嘛),我也經歷了不少職場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升職失敗怎么辦?
情緒也是低落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也想過跳槽,后來我把視角關注在“個人成長”上而非“升職”這件事上,反而心靜下來,更踏實做事。
所以對于這個階段的建議是:
1. 自己的期望會變高,當期望和現實不匹配時,先不要被情緒影響急著行動。問自己一些問題:現在的工作能否令我成長?是否還有自我提升的空間?
2. 不斷反思并調整。
這個階段會有老員工的一些不好的特點和心態,我自己最近也是做得不太好,深深覺得需要反省。
3. 發揮自己的長處。
這個時候過了迷茫期,大概清楚自己擅長什么,也比以前更加自信了,更加能夠發揮自己的優勢。
◢◤
這是一份我的四年工作經驗總結帖,也是我的成長地圖,你的呢?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