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三訪洛邑古城

周日(2018年2月18日),你好!

? ? ? ? ? 大年初三訪古城邑

這已是第二次去洛邑古城。第一次是在去年暑假驕陽似火時,里面游玩的人自然不是很多,有許多店鋪也都鎖著門。

春節的古城應該另有一番樣子吧,聽說是人山人海。今天大年初三,我們去看看。

還真是人山人海,人流如織。用這些詞來形容大年初三的洛邑古城,一點都不為過。那真是車的海洋,人的海洋,燈籠的海洋。

憑身份證入場,那隊排的很長,為了安全,門衛也就一波一波的往里放人。

入得園來,文峰塔自然是整個古城的主場。我們去的時候已是下午近兩點,一場祈福的演出正在那里舉行。

人們自覺按拉好的界線圍成了一個半圓,只見祈福官在塔下高聲誦讀,那大意是:太平盛世,文峰塔下,才子云集,值此盛世,新春佳節 ,特舉行儀式,向天地祈福。只見七個穿素衣的女子,手持長長的羽毛,從兩側進入場地。那服飾應是漢服,或是唐裝。二擂鼓力士在塔下擊鼓。祈福官高誦祈文,七女子對塔行三叩之禮。祈福官從升斗里拿出糧食撒在地上,形成“豐收”二字。儀式結束后,祈福官說,圍觀眾人可入場分享地上五谷,帶回家去,以求吉祥。于是人們蜂擁而入,紛紛抓取那地上的五谷。

圖片發自簡書App

城中最熱鬧的當是那小吃一條街。各色的小吃,東西南北美食皆匯于此。我們也抵不住誘惑,遂要了羊肉串、紅豆餡餅、長沙臭豆腐、鐵板豆腐等來品嘗。雖是春節大魚大肉的吃,但在這種氛圍下吃著這些美食,也是別有一番的享受。

往前走,忽見一群人站定,原來是里面有人說書。聽那銅板叮當和鼓聲,我知道那是河洛大鼓。于是我們也站在那里聽了一會兒,大意是說一個縣官審案。那說書女的年齡有五十靠上,吐字清晰,腔韻十足,拉弦子老者技藝嫻熟,配合默契。要不是孩子們催促,我還會站在那里聽下去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街兩行的招牌,盡是找名家書寫,那書法功底相當了得,門楣和對聯寫的也都是很吸引人。有的是百年老店,有的是非物質文化遺產,都有來頭。

你看那做刺繡的,滿滿的一桌子荷包,都是純手工制作,上面繡的有鴛鴦,有荷花,有梅花,也有其他的花鳥,看著很是喜慶。那做糖畫的,攤前自然是圍了一群小孩,有要孫悟空的,也有要豬八戒的,還有要怪獸的。還有一兒童,非纏著媽媽要一個變形金剛,我不知道那藝是否能做得出來。

其實很多家長帶孩子到這里來。也不單單是為了吃,為了玩。在兩處門面前,也聚集了很多的游客。許多家長帶著孩子來這里,在做著一種體驗。

一個處是在做印刷術的體驗。那應是活動印刷術,孩子正在從字模里拼一首詩,拼好以后自己可以拿油墨打上,用白紙蓋在上面,用刷子一刷,一首古詩就印在了紙上。家長在旁邊看著,給孩子拍張照片。孩子自然是開始神情專注,作品出來以后,非常的欣喜,那是一首《鋤禾》!孩子雖然弄的滿手黑乎乎的,有的孩子臉上也有油墨,但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體驗,而且是孩子親手制作,比在園子里胡吃亂逛一通要有意義得多。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有一處是賣文房四寶的。商家也很會做生意,在屋子里擺開很多桌子,上面鋪了很多可以用水寫毛筆字的臺布,很多孩子就在那里練毛筆字,家長在旁邊細心的指導著。有興趣的孩子就要求家長把那練字臺布買回去。一趟游玩,培養了一種興趣,這真是很值得的。

轉到下午5點半的時候,在一處“問禮”臺前,我們欣賞了一場“漢唐霓裳秀”,四女子著漢唐衣服,手持宮燈款步走來?;蚺e燈或屈膝,或行禮或走步,都是中規中矩,盡展我漢唐禮儀。

看著時間不早,我們遂向外走去,但見門口等待往里進入的游客,還是排著很長的隊。

過年時節,人們往這樣一個古城邑去游玩,我想不單單是為了去品嘗小吃,或看熱鬧。因為這里有對古文化的傳承,有對傳統民俗的弘揚。還有,人們看慣了現實司空見慣的建筑,到這里一睹仿古的街市,看一看那些在影視作品里才能看到的漢唐服飾,感覺古人就走在你的身邊,恍如隔世。其實我認為這不是復古,這是一種傳承,是對美好的一種追求。

這美好就是太平,這美好就是繁榮,這美好就是幸福。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出身顯貴家族的呂雉,為劉邦生兒育女、下地種田、下獄坐牢、充當人質,受了長達十年的苦難折磨,在好不容易回到一直在南征...
    流景景閱讀 416評論 0 0
  • 煙雨青樓 莫若南柯一夢 來者情動 去者從容 此去經年 誰又會記得誰 一笑回眸 斷前世的傷痛 又不忘覓來世你的行蹤 ...
    90875705398c閱讀 394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