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跟同事F接觸不多,只記得吃飯時教師飯廳里就聽到她的嗓音,那時候新小班孩子剛入園,在班里聽了半天哭鬧聲,好不容易到了飯點,可以暫時逃離一下,哪知道……那時候對她的印象就是:嘰嘰喳喳,太吵。
? ? ? ? ?按照慣例,每年新小班開學,領導都會分別安排一名中大班的老師到小班幫忙“拍娃娃”。
? ? ? ?F安排到我們班來幫忙。想著人家是來幫忙的,就把原先對她的印象按捺下去。可是這半天,我對她的印象并沒有改善,因為這半天來,是這樣的:她就忙著跟一個孩子去“吵相莫”了。依我的經驗,以及對那個孩子的判斷,應該一會兒就能搞定,可是因為她跟孩子之間持續不斷的“對壘”,造成那個孩子半天一直處于跟人“吵架較勁”的狀態。別人再去安撫效果就不行了,除非讓孩子脫離跟她對話的環境。然而,我又不能讓F走。就這樣,我原本按捺下去的不滿印象又刻深了一點:怎么有點不懂事啊,純幫倒忙。
? ? ? ?有人說:第一印象很重要。這個不良印象就這么越刻越深嗎?
? ? ? ? 事實上,第一印象并不一定等同于后來的印象。否則那個因為最初的印象而帶有偏見的伊麗莎白怎么會愛上她以為很“傲慢”的達西呢?
? ? ? 人與人之間通過相處才有機會更加了解。雖然最初印象真的不太好,但是我同F之間后續反而多了許多接觸的機會,逐漸發現到她的不同面。在逐步了解的情況下,對她的大嗓門有了新的接受度:這人還不錯,挺爽快,不是那種說話拐彎抹角的人。
? ? ? ?一起合作完成一次任務后,新的印象刻畫得更深了,而原本的印象漸漸淡去。
? ? ? ?因為第一印象而輕易喜歡或反感別人,說實在有點武斷。別輕易去貼標簽“喜歡”“不喜歡”,如果有機會,不妨進一步去接觸了解,你會發現第一次看不到的內容。
? ? ? ?所謂印象都是相互的,那么我們自己留給別人的第一印象又會怎樣呢?
? ? ? ?有人覺得我這個人很認真,性格還不錯。這是第一印象,也很可能就成為第二印象。哈哈!因為我確實真的不錯啊。
? ? ? ?可是也的確有人覺得我有點清高,有點冷。我承認,我進一個新圈子,剛開始有點慢熱,但沒兩天其實就緩過來了,后勁還挺足。在各類活動中我還是一個很積極的人,比如參與研討,每次開始有冷場趨向的情況下,我都是最先開始發言打破冷場的那一位。幼兒園組織的各類活動中,在很多場景中都能看到我:比如,某些具體項目的組織,游戲的積極參與者,大環境創設的急行軍等等。哪兒哪兒都能看到我啊。哎!
? ? ? ?起初對我不太熟的同事,即便沒有太多直接接觸的機會,也會對我熟悉起來。有時候新同事能叫出我,我可能不一定知道這是誰,因為園所規模大了,總分園之間雖然也經常一起開展大活動,但是涉及的面不同。這個時候,一個笑容,一句問好,就可以打破不熟悉的那層薄紗。組里的新老師需要上研討課,小心翼翼地來求助。這個時候,我熱心地幫助,給予各種有益的建議,我們之間的陌生感很快就打破了,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此后,新老師每次見到我都會很親昵。人與人的熟悉就是如此之快,自然也不會有很多刻板印象。
? ? ? ?某次早班來園稍有點晚,早值班的大頭領導就對我留下了會“遲到”的印象,怎么辦?刷新她的新認知。輪到她值班時,我來園都比平時都早。大家共同出去的活動,我都早早到位。新印象刷新成功。
? ? ? 認識新人,別因為某一次的失誤,就輕易下定論:這是怎樣的一個人。不妨給別人多一點機會,多走近一點,你會產生新的認知。
? ? ? ? 當我們自己無意中給別人留下不太好的初印象時,只要還有機會,就趕緊用行動去刷新他們的刻板印象。
? ? ? 當然,如果可以,請留下最好的第一印象。
? ? ? 用行動刷新認知,用行動來了解別人,也讓別人認識更加的立體的自己。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