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看法

文|火山

聯合國要進行一個世界范圍內的調查,于是把各國小朋友召集在一起,問他們對“別的國家糧食短缺問題有什么自己的看法”。

非洲小朋友問:“什么是糧食?”

英國小朋友問:“什么叫短缺?”

美國小朋友問:“什么叫別的國家?”

中國小朋友問:“什么叫自己的看法?”

這是我今天在廣播里聽到的一個故事,覺得挺有意思。幽默中又帶有諷刺,風趣之余卻一語中的,直指問題所在。

非洲環境惡劣物資匱乏,不知糧食為何物。歐洲經濟發達生活富足,不知何為短缺。美國人自帶天然的優越感,覺得世界是美國的,不知何為別的國家。而中國人是別人說啥我都信,看見招手就前進,不知何為自己的想法。

也許這僅僅是一個段子,但是卻一針見血地反應了我們的現狀。

國家層面上,如果一個國家缺乏“自己的看法”,就會一直走別人走過的路。說好聽點叫經驗借鑒,說難聽了就是抄襲和山寨。這個問題也許受限于我們的工業基礎、技術壁壘、科技起點等等諸多方面因素,不是個人能說清楚的。

但是,個人或者說社會層面上,我們的這種人云亦云的風氣卻愈演愈烈。一個人沒有自己的看法,就是缺乏主見,隨波逐流。看見別人干什么自己也跟著干什么,聽到別人說什么自己也說什么。久而久之,也就失去了自主思考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了。

中國式過馬路,中國大媽,中國網民,我們形成了太多中國特色的事物了。這些中國特色背后有多少是以訛傳訛,多少是跟風,多少是從眾心理。

在規則規矩面前,我們不能保持獨立,堅信法不責眾。在金錢利益面前,我們不能獨善其身,認為利益均沾。在事件輿論面前,我們沒有獨立思考,成為鍵盤俠,加入網絡大軍口誅筆伐。

正是我們的這種獨立思考能力的缺乏,自己想法的缺失,造就了如今社會的扭曲的風氣和價值取向。

也許,你只是說了別人說過的一句話。也許,你只是做了別人做過的一件事。可是有時候,就是這種對別人行為毫無鑒別的重復導致了一些難以挽回的不良后果。

不加思考的模仿別人的成功經驗,也許你會一敗涂地。不加辨別的重復別人對某個網絡事件的評論,也許你就助長了網絡暴力。不明真相的加入對身邊某人某事的批判,也許你就是在落井下石。

如今社會,有想法的人太多,有自己想法的人太少。能不受他人影響,不受形式所迫,保持獨立思考和想法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然而,我們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一個無法復制的存在。為了這份存在感,我們能不能“特立獨行”一些呢。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