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查詢百度,攀比的解釋定義指不顧自己的具體情況和條件,盲目與高標準相比。攀比在日常用語中,通常被界定為中性略偏陰性的心理特征,即個體發現自身與參照個體發生偏差時產生負面情緒的心理過程。但是攀比是不是真的有錯?我們一旦產生了攀比心理,就是不對的嗎?
基本上每個人都有過攀比的心理,有的人有時候默默放在心里,也有的人有時候毫無顧忌的說出來。經常有這樣的情況,班級上,看到有的同學穿上漂亮的花裙子,而自己沒有,很多女生都會羨慕,有的會回家和父母要求買件比那個同學更漂亮更貴的裙子,以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的會因為自己無法擁有漂亮的花裙子而產生嫉妒心理,故意中傷那位同學,而有的從心底發出贊美之聲后,立即調整心態,以此作為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爭取在學習上拔得頭籌;。這三種心理,都含著攀比心理,但毫無疑問,前面兩種是消極負面的攀比心理,后一種是積極正面的攀比心理。如果總是用積極正面的攀比心理擁抱生活,那在人生的道路上,會一直擁有勇往直前、克服困難的勇氣,這樣的人大多擁有成功的人生。反之,經常帶著消極負面的攀比心理生活,則無法擁有成功的人生。
小時候,父母供我們姐弟三人讀書,經濟很緊張,無法給我們多好的物質生活條件,從我上小學起,父母給我的忠告是:“生活向最低的看齊,學習向最高看齊”。所以我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生活中,物質生活上從未曾回去和父母要求過什么,后來上大學走上工作崗位,一直是過自己能力許可的物質生活,即使羨慕別人過得比我富裕,也只是以此作為自己努力奮斗的目標。所以,我覺得我父母這個樸實的教育觀念,對我的人生觀非常有益。雖然現在的我物質不是很富有,但是我每天努力工作、內心平靜坦蕩、用積極正面的思想引導孩子,這樣的生活狀態剛剛好。
所以,攀比心理很正常,不要一提攀比就是有錯的,若我們克服自己的消極心態,將攀比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動力,對自己的人生肯定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