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英語中一般時的作用是交代動作發生在什么時間。動作發生在過去就是一般過去時,發生在現在就是一般現在時,發生在將來就是一般將來時。
這樣說還是不太具體,那么有沒有一種更好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掌握一般時呢?
首先還是來看幾個例子:
I saw her last week.
She is a pretty girl.
He will be here next month.
上面三個句子分別是一般過去時、一般現在時和一般將來時的代表,我們看看能不能從它們身上找到共同之處。
很明顯這三個句子的狀態都是一般時,區別在于時間不同。進一步觀察之后,不難發現雖然動作發生的時間不同,但這些時間卻有一個共同點:它們都表示的是一個時間段。
第一個句子動作發生在“last week”這個時間段內;第三個句子動作發生在“next month”這個時間段內;第二個句子雖然沒有明確寫出時間,但不難看出動作是發生在“now”這個時間段。
這么分析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們把“時間段”換成另外一個意思相同的詞:區間,你會想到什么?
沒錯,就是我們在數學里再常見不過的東西:數軸和區間。
放心,我并沒有扯遠。我們先建立一個“時態數軸”,然后看看使用效果如何。
時態數軸的指向從左往右分別是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一點很好理解。
我們可以把“now”這個瞬時時間當作原點,那么在原點的左邊就代表過去時間,在原點的右邊就代表將來時間。
而一般時的動作既然是發生在一個時間段內,我們就可以把這個時間段看成是一個有界區間。
一、一般過去時
如果一般時的有界區間落在原點的左側,那么就是一個一般過去時。
例如:
I saw the movie last week.
反映在時態數軸上,就是:
從上圖可以看出,區間last week在原點左側,動作see發生在這個區間內,所以需要用過去時saw,這就是典型的一般過去時形態。
再如:
I was reading a book when she came in.
這個句子按照傳統語法講,是一個過去進行時。但如果按照前面說的,把be動詞看作是謂語動詞,把reading a book看作是主語補語,那么這個句子也就成了一般過去時。
be動詞的動作發生在came in這個動作限定的區間之內,雖然說came in是一個瞬時的動作,但是也可以將其看作是一個范圍極小的區間,這和數學里“極限”的概念非常類似。
二、一般現在時
一般現在時動作發生的區間是以原點now為中心的。
例如:
I study English online.
這個句子雖然沒有明確表示出時間,但也不難看出它的意思是“我現在在網上學英語”,動作study發生在以now為原點的一個區間之內。
再如:
I am having a dinner with her.
按傳統語法解釋,這個句子是現在進行時。但如果把be動詞看成是謂語動詞,把having a dinner看成是主語補語,那么句子就變成了一般現在時,此時be動詞也是發生在以now為原點的區間之內。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現在時的區間比較特殊,它不像一般過去時和一般將來時那樣有范圍的限制,它只需要以原點為中心,既可以大到無限大,也可以小到無限小。
無限小的一般現在時區間,它的“極限”就是now,表達的是“現在”這一瞬間,通常用在現在進行時中,上例就是如此。
傳統語法中說“真理和事實等要用一般現在時”,反映在時態數軸上,就是一個無限大的以now為原點的區間,這個區間包含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不就是說明真理和事實能經受住時間考驗的道理嗎?
例如:
The sun rises in the east.
太陽每天都從東方升起,所以動作rise所在的區間就是一個從遙遠的過去到遙遠的將來這么一個極大的區間之內。
三、一般將來時
一般將來時動作發生的區間在now的右側。
例如:
I will be 30 years old next year.
一般將來時通常需要助動詞will的幫助,因為將來的事還沒有發生,誰也不能肯定,所以要用助動詞來表達一種不確定的可能性。
這個例子中動作will be發生的區間是next year,從時態數軸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它在原點now的右側。
那么傳統語法講的將來進行時可不可以這么解釋呢?
例如:
She will be swimming this time tomorrow.
從傳統語法的角度看,這當然是一個典型的將來進行時。但如果將will be看成是謂語動詞,把swimming看成是主語補語,那么就成了一般將來時。
從時態數軸上看,動作發生在this time tomorrow這個區間內,同樣說得通。
在英語中除了用will表示將來以外,還有其他將來時的用法,主要有以下兩點。
1.用一般現在時表將來
這種用法在英語中很常見,往往用來表示“現在”對“將來”的打算、意圖、征兆等等,把將來要發生的事當成是“事實”,語氣比帶有不確定意味的助動詞will要強。例如:
The train leaves at 2:30.
這個句子可以這樣理解:動作leave發生的區間是2:30,這個區間屬于將來時,但是因為“火車在2:30開走”這樣一個事件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兒,可以將其看成是一個“事實”,而敘述事實通常都需要用到一般現在時。
再如:
I am going to see a movie tomorrow.
在傳統語法中,這是用現在進行時表將來,但用我們的方法來看,它還是一個一般現在時表將來。不同之處在于,這種用法的語氣比較口語化、非正式。
2.過去將來時
過去將來時是非常特殊的一種時態,它指的是過去某個時間點的將來。
如果用時態數軸來解釋,那就是在原點now的左邊找一個點“then”,那么在這個點then右側的就是以它為基準的將來,而then這個點又是在過去半軸上,所以就叫過去將來時。過去將來時通常需要用到助動詞would。
例如:
The weatherman said it would rain that evening, but it didn’t.
這個句子中動詞say發生在過去的一個區間內,而rain相對于say來說是將來時,所以前者用過去時said,后者用過去將來時would rain。
從圖示上能夠更清楚地理解這種時態。
以上就是用“時態數軸”這一方法來幫助理解一般時,用這種方法我們能夠一次性解決很多種時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