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很特殊的一局,因為有三位我親愛的朋友來參加。雖然之前已經聯系過很多局,面對熟人還是難免會有怯場的感覺。
觀察:
抽角色換座位的時候,我朋友的一位抽到了保安的角色,看到他的表情是有疑惑。醫生和律師也是我的朋友,一如既往用搞笑的方式得意了自己“身份”。
總體而言,這一局可能由于是朋友的緣故合作意識還是比較高的。大家在入圈的過程中想到過要相互合作,但也只是僅僅限制于相互借錢。在外圈轉到一個十年的時候,我曾經向玩家提示老玩家們有可能在20分鐘內全部進內圈。待有人提問,如何進行的時候。我提示說了兩個條件,大家可以參考一下。經過整桌的激烈討論,大家領悟到要購買被動收入多的資產。游戲繼續,仍舊出于分裂的狀態。當第二個十年的時候,有人再次問如何如何能夠快速進圈。我提示說,兩個條件的話看看第二個條件如何達到?整桌又開始了激烈的討論。在開始游戲后,保安提議先要討論出方向后才能有的放矢。于是大家終于進入了真正合作的狀態。
醫生:在講規則的時候,他在玩手機。在講玩規則以后,又每次用500元提問——財大氣粗吧!對于慈善、學習、健康這類的一律不做——沒那個閑錢!認為三個結賬日,只有他自己第一個走到的那格才能夠領工資,因此錯過了很多次工資。熱衷于買賣房產——第一個拿入的小機會是用5000元買入一套動遷房。不過這套房子的非勞務收入為零。之后,又陸陸續續買進了一些資產。但嘴里一直念念,房子什么時候能夠拋呀?我是不相信買股票的。你們有這些錢能夠買下這些資產嗎?問好了以后,看看沒輪到自己擲骰子于是繼續玩手機麻將,中途還叫了外賣離開了好久。不過對于同桌的朋友們還是很慷慨,在最一開始大家手頭資金都很緊張的情況下,只要有人生孩子,他就給紅包,帶領了整個桌的搞笑氣氛。
最后在我們的銀行家與他結算的時候,倆人還嗆聲。
銀行家被醫生催的不耐煩說:我是銀行,你要聽我的。醫生眉毛一挑說:我連銀行也買下來!
啊哈哈,這實在是很具娛樂性的一次體驗。
律師:由于各種事情,晚到了半個小時。之后基本處于摸索與聽同桌朋友建議的情況。在第一次做了慈善后并沒有擲到期待中的數字——三粒篩子總數為6。之后就再也不做慈善——這個沒有什么意義嘛。很可愛的跟隨者,當局中有“領導”終于醒悟應該怎么合作的時候,她是義無反顧吧手中現金都給出來的。不過,當大家湊現金還原生負債的時候,沒有借貸過的她倒也想不到用信用卡借錢來幫助別人,直到保安詢問她是否能借貸。
在結束以后聊天,她對于“撕衛生紙”的活動相當有感觸。覺得時間資源有限,我們的確是要往正確的方向前進。但又問了個問題:我倒哪里去弄錢和項目呢?
銷售:她是整個桌面上問題第二多的玩家,不過對于卡牌的問題問了幾次。在必須要離席上洗手間的時候,她把手中所有的現金都給了保安——資助他進入內圈。有一次走錯格子,拿到一個風險牌。經過小伙盤提醒放了回去,一圈兜下來這張風險牌還是穩穩地落入了她的手中。
在局后的溝通中,她表示如果要進入內圈合作是必須的,并且不能盲從(在游戲中她時常聽從醫生的建議)。至于那張兜兜轉轉的風險牌,似乎是在提示她最近沖動消費太多了,要收斂一下。
司機:比較安靜的小伙伴,在錯過一次工資后就再也沒有忘記過。從第二個小時開始就知道怎么算流動現金。不過數字總是和銀行稍微出入。在大家制定了先把保安送進內圈的計劃后,還是會習慣性考慮自己要不要拿小機會。
在局后溝通的時候,我問了她關于保安一進圈就沒人發了10萬元,有什么感受?她說:自己的付出有回報吧!我追問,那么你知道當時進入了內圈的伙伴會給你那么多回報嗎?她說,沒有想過,不過我的夢想就是成就他人同時也成就自己。太好了,我們本來不是一個零和社會,我們本來就是波的疊加。
保安:在整個游戲中都是比較沉默的一位,有時看看手機發發微信。但我觀察到在講解規則與上帝之手的時候,他還是聽得比較認真的。在第二個十年間隙的時候,銀行家提示了游戲的“潛規則”,觀察表情,他是最早悟出自己是應該第一個進圈的角色。只是一直沒有為自己安排與吆喝,反而一再一再把被動收入高的機會讓給醫生——想要成全別人?還是覺得給自己不好意思?
局后溝通:他覺得我們這個游戲的體驗性很有趣、很創新,不直接給出答案而是讓玩家自己去體驗讓他自己能夠體會到很多東西。關于不為自己吆喝,他說曾經以為這個游戲是一個爭第一的游戲——看誰能夠先入內圈,所以他把很多好機會都給了別人。當發覺是合作的形式以后,對于不明真相的小伙伴就要用權威的方式去說:把你手上的現金拿過來~!這樣的溝通方式比較奏效,如果問他(我想他指的是醫生)能不能的話,又增加了溝通成本。
我的感悟:
1.關于自己的預設與期待:
這次帶了一位新的銀行家,也是一位心理學相關工作的小伙伴。在一開始,她驚呼以為自己是來做出納的,未曾想要記賬。在“大管家”和“老大”的強烈要求下,她接下了記賬這個活。不過,似乎很迷茫,很多地方都在問我怎么做,怎么寫。過了十分鐘,我向她提出是不是愿意看我記賬復習一下的邀請。她很愉快地和我換好了座位。過了兩個十年以后,我問她是不是要來 記賬?她也很愉快地和我換好了座位。
這和我第一次帶新銀行家的情況很不一樣,當時我看到同桌的新銀行家記賬不清楚、速度慢就會很著急。反省之后發覺那不過是我自己的預設,她沒有符合我的預設于是我自己控制不住我自己啊~~!這一次,放下了對于新銀行家的預設與期待倒反而能夠很好地接納她所有的狀態。
2.關于熟人局與自己 的夢想
由于這次有三位是我的朋友,所以在寫夢想的時候我特意把夢想卡給新銀行家,自己沒有去看。回想這個動作,其實朋友們并不知道我到時候是不看這個夢想卡的。所以如果寫夢想有所保留也已經是事實了。那么我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還是怕自己覺得尷尬,好像偷窺了別人的隱私。當游戲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時候,我反而會顯現出自己的害怕——我的夢想怕被別人當“神棍”。在四下無人的時候,或者在同頻的伙伴中我能夠大聲宣布自己的夢想,而在與其他朋友在一起的時候我就被“怕被嘲笑,怕被指責”的意識蒙蔽了雙眼。其實本來無一物,大不了一笑了之。
3.關于成全自己還是成全別人
在觀察這個局內的狀況時,看到了兩位“成全"。一位是保安,一位是司機。在一個團體中,何時成全?這就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待,如果我僅僅是我,那么成全別人幾乎成了對”我“的背叛。如果我包含了親人、朋友甚至整個地球、全體人類。那么”成全比人“就是可貴的合作方式。
4.關于資源和財富
有玩家在事后和我溝通的時候反復說,我發覺時間不多了我要想想辦法怎么樣去找錢。我想,我們的游戲讓她照見了時間的可貴,卻同時也讓她套上了”進圈“的緊箍咒。如果在外圈,也能很愉快地生活,我想那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當一個天真爛漫的人意識到要進圈卻不敢付出真心合作的時候,這無疑是殘酷的。這種進圈(quan),和進圈(juan)差不多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