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與社交產品有關的討論會后的總結

這個社交產品的討論是星期六下午開展的,我先說一說我的收獲吧。

Daisy說,社交和交易是兩個東西。不過這兩個是可以混雜在一起的,不過產品邏輯必須圍繞著自身產品的核心。社交產品就應該圍繞社交這個核心。

社交是一種隱性需求。其實我感覺社交是人與人發現各自內在的事物,尋求共鳴的一件事情。

社群經濟也不是粉絲變現。未來社交的發展是社群化(社群入媒:你與之產生聯系的事物成為你獲知信息的入口。)多中心化,自交易。

當然還有社群的概念。

六點一刻在做的就是回歸社交本質,堅持垂直領悟,將線上線下打通。

Felix其實想要借助體育這個場景,滿足大家的社交需求。重要的不是關系沉淀在這個平臺,而是讓給社交創造一個場景。重點在場景上。

Felix說變現不是花錢。這個有點忘記是怎么來闡述的了,貌似是大家在這個過程中產生了交流,情感上的溝通也是變現的一種方式。

不過宋川的一些觀點很有趣。現在社交平臺喜歡給每個人打上標簽,不過這有問題。這些標簽可能與人的期待有差別,可能帶來驚喜,也可能帶來驚嚇。還有興趣能很好地將零關系帶往弱關系,帶很難將弱關系帶往強關系。所以社交產品應該考慮自己是堅持哪種關系。

我之前關于社交產品沒有太深入的思考,因為我自己熟人社交比較能滿足需求,陌生人社交沒那么強烈的需求。不過了解大家都在做什么也非常有趣,就算是熟人社交也能觀察到很多有趣的事情。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