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是一部宣揚“天賦決定論”的“反勵志”電影嗎

2019年上映的電影《小丑》,講述的是一個患有精神疾病的喜劇演員亞瑟,因為生活的困境夢想的破滅以及社會的無情等眾多因素,導致他精神崩塌,最終成為DC漫畫第一人氣大反派小丑的故事。

影片由杰昆·菲尼克斯主演,憑借在影片中的杰出表現,他獲得了第31屆棕櫚泉國際電影節主席獎。本片在豆瓣評分高點高達8.8。

《小丑》這部電影是一部DC反派英雄的犯罪劇情片,電影通過精神病患者亞瑟的種種不公遭遇,講述了亞瑟從一個試圖給世界帶來歡笑的喜劇演員,最終黑化成“小丑”的全過程。

在我看來,小丑亞瑟的最終黑化,除了與他精神疾病、社會環境、生活困境等因素之外,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因素,就是他的諧星事業之路的失敗。

可以說,小丑的最終黑化,與他喜劇演員生涯的終結是有著核心聯系的。因為如果他能夠順利踏上諧星之路,那么亞瑟就不會被社會拋棄,不會被親情友情拋棄,更不會成為一個冷血的殺人惡魔。

今天我就來從小丑亞瑟諧星演藝生涯的失敗,來探討《小丑》影片是否是一個反勵志電影、天賦與努力孰輕孰重,以及走向成功所需要具備的決定因素。

01 不經一翻徹骨寒,怎得梅花撲鼻香。

毫無疑問,小丑亞瑟想當一個給大家帶來歡笑的諧星的夢想是很堅定的。

為了成為一個優秀的諧星,小丑亞瑟是非常努力的:他每天都要和相依為命的母親準時收看脫口秀偶像——默里的脫口秀節目;他會帶著筆記本到脫口秀表演現場觀摩學習,并將脫口秀演員的表演段子記錄下來,以供自己研究學習;回到家中,他還要一板一眼地模仿脫口秀演員動作,講話語氣等等,他甚至嘗試自己創作段子,做一個原創段子手。

他甚至沒有將這些理論學習與實踐脫鉤——他敢于在學習到新的東西,登上舞臺嘗試表演,向觀眾們展示自己的才能。雖然每一次的登臺表演都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百折不撓,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精神和毅力,不曾有過磨滅,即便是在受到他人嘲諷的時候。

當然,即便如此,他的表演仍然是蹩腳的。他既沒有能成為一個優秀的脫口秀演員,甚至連一次成功的表演都沒有,也沒有成為一個合格的滑稽的小丑。可以說他在諧星這條路上,越走越窄,幾乎到了已經無路可走的地步。他的表演除了能讓他緊張的發病大笑之外,或者成為默里節目中的笑料之外,再也沒有能夠主動引起任何一個人的開懷大笑。

在我看來,小丑的如此努力,依然沒有獲得成功,與他沒有喜劇天賦有莫大的關系。那么是不是可以以此斷定,電影《小丑》,是一部通過亞瑟在諧星這條路上的奮斗失敗,來說明天賦比努力更重要的反勵志的電影呢?

02 努力是強者的自謙,是弱者的遮羞布,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絕對不是充分條件。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

成功是99%的汗水加上1%的天才,但是,通常1%的天才比99%的汗水更為重要。

由此可見,天賦是極為重要的,有一句話說得好:

天賦決定了上限,努力決定了下限。

音樂巨匠莫扎特是人類音樂史上,難以被超越的一顆巨星。他是公認的音樂天才,他在音樂方面有著無人可以企及的天賦。天賦使他的音樂成就高不可攀,就連貝多芬等音樂大師,在極為勤奮的情況下也不能預知比肩。

莫扎特早早便表現出他的音樂天賦,在他14歲的時候,他在西斯廷教堂聽完了一遍《天主垂簾》,只聽了一遍,他就能憑著超強的記憶,將全部樂譜整篇默寫出來!

你可能會說,過目不忘,或者聽一遍就能將內容完全記下來的天才,不止他一個。但是,如果你知道,這部作品是由遠近兩個合唱隊演唱,分為5個聲部,另有4個獨唱,總共是9個聲部,樂曲的高潮部分是九聲部交織在一起合唱,在這樣的情況下,莫扎特只聽一遍就能將整篇的樂譜毫無遺漏的默寫出來,可見他的音樂天賦有多么的強大!

如果這個還不能完全體現他的天賦的話,那么我們再來看他一生的作品數量:

莫扎特在他短短的一生當中,創作了600多首主要作品,其中有27首鋼琴協奏曲,5首小提琴協奏曲。為什么要將單獨將協奏曲拿出來說呢,因為協奏曲的創作是非常難的,我們只要做個對比就知道莫扎特有多么的了不起。

善于擅長鋼琴和小提琴的貝多芬,他一生創作了5部鋼琴協奏曲和1部小提琴協奏曲,鋼琴大師拉赫瑪尼諾夫,一生創作了4首鋼琴協奏曲。這兩位大師在協奏曲上的創作數量,加起來的都遠遠不如莫扎特!大師們一定是一定都是非常努力的,之所以他們有這么大的差別,就只能用天賦來解釋了。

電影《小丑》中,亞瑟不可謂不努力。縱觀整部電影,亞瑟在被動殺人黑化之前,亞瑟所有的努力,都用在如何成為一個合格的諧星上。

然而只看過他一次尬演的默里,在節目中點明了,小丑亞瑟不適合做脫口秀,亞瑟的母親也跟亞瑟說過:你不適合做諧星。

如果不懼旁人的嘲諷,堅持努力下去有用,能夠成功,那么小丑為什么還是失敗了呢?可見天賦實在是太重要了。

《奇葩說》曾有一期探討“努力”的話題,其中一個嘉賓有說道:

努力是強者的自謙,是弱者的遮羞布,努力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絕對不是充分條件。

由此可見,光努力是沒有用的,電影小丑確實像是反勵志的電影,因為天賦看起來比努力更重要。

03 業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敏于隨

我國古代大賢孔子曾說: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股,民以求之者也。

孔子認為他并非天才,而是努力學習的結果。

王安石有一篇文章叫做《傷仲永》,傷仲永的故事可以說家喻戶曉。講的是一個世代以耕田為業的方家百姓,生有一子,名為方仲永。其子長到5歲的時候。,連書寫工具都不認識,忽然有一天,方仲永哭著向他父親要這些東西,他父親就像鄰里借來筆墨,仲永立刻寫下了四句詩,并題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首詩經縣里的秀才評論,說詩的文采和道理都還說得通,這一下子讓他出了名了。因為兒子是神童,大家對方仲永的父親,慢慢尊重了起來,甚至有人肯花錢買方仲永寫的詩。方仲永的父親見兒子可以寫詩掙錢,就成天帶著他賣詩掙錢,卻不讓他接受正規的教育。等到方仲永到13歲的時候,方仲永的詩文水平,已經名不副實了,又過了幾年,方仲永就連詩都不會寫了。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賢于材人遠矣。卒之為眾人,則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天才不努力,就會成為一個平凡的人啊。

在《詩詞大會》上,外賣小哥雷海一路過關斬將,打敗了同臺競技的眾多高材生,奪得最終的冠軍。他之所以能夠成功,是因為他無論走到哪里,都會隨時隨地的讀詩背詩,年近40的他,記憶力和精力都不如年輕人,但卻憑著他的執著和熱情,用他的努力贏得了最后的勝利。

外賣小哥雷海的經歷告訴我們,沒有天賦不要緊。只要肯下功夫,鐵杵也能磨成針。

由此可見,即便是在缺乏天賦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也是可以翻盤,成為一個成功者的。

當然我們也要看到,如果一個人再有天賦的基礎上,付出同樣的努力,那么他所取得的成就,是要遠高于普通人的。天賦與努力,都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努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勤能補拙。

可既然勤能補拙,沒有天賦,卻又非常努力的小丑亞瑟,他到底是因為什么沒有成功呢?

04 小丑亞瑟之所以沒有成功,不是因為他的天賦不夠,而是因為他的沒有正確的方法論和執行力!

縱觀整部電影,我們可以看到小丑亞瑟雖然想做諧星,但是他在專業上的專注度是非常低的。他想做一個能夠給大家帶來歡笑的脫口秀演員,卻又在用的小丑的身份去給商家做廣告,去到兒童醫院做滑稽的表演,這就分散了他的專業上的專注度。

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想要成功,就必須要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專一的事情上,像小丑這樣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努力是很難成功的,尤其是在沒有天賦的情況下。

所以小丑的失敗,其實與他的天賦缺失,是沒有多大關系的。

其實一個人想要成功,決定因素不是天賦,也不是努力,而是習慣。

那么什么習慣才能夠幫助我們獲得成功呢?

① 作息習慣。

擁有良好的作息習慣,可以使你擁有充沛的經歷和健康的體魄。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我們很難想象,一個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的人,他怎么能夠長期的輸出自己的勞動力和創造力呢?

所以要有一個作息的習慣是我們成功的最基礎的要素之一,而這些習慣的養成,需要我們擁有強大的自律能力,也就是執行力。

② 思維習慣。

良好的思維習慣能夠讓我們有完整、清晰的邏輯去解決問題,擁有看問題的獨特視角。

思維習慣不是天生而來的,這是一種能力,是一種經驗積累和鍛煉而來的能力,需要長期的學習。

③學習習慣。

養成學習的習慣,可以令我們及時補充短板。不停的增加輸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

學習習慣的養成,是比較困難的,它需要長期的堅持,需要有高度的專注力和高效的學習方法,并且能夠將汲取知識堅持下去,作為自己的一個常態。

總結來說,習慣其實就是方法論和執行力。擁有正確的方法論和高效的執行力,才是走向成功的關鍵。

天賦和努力,缺一都可,但正確的方法論和執行力,缺一不可。

結語:

《小丑》這部電影,主人公亞瑟黑化成為超級大反派,與他的職業生涯的失利不無關系。實際上正是因為他諧星之路的最終破滅,導致了他對人生,對社會,對生活失去了信心。可以想象,如果亞瑟使用正確的方法論,在脫口秀和小丑滑稽表演中二選一,通過深度學習和磨練,那么他很可能就會真的成為一個理想中的諧星。如此一來,怎么還會有的DC漫畫超級大反派的誕生呢?

因此《小丑》這部電影,并不是一部“反勵志”電影,而是一部以“反勵志”來“勵志”的電影。它正是用亞瑟的失敗來告訴我們,沒有正確的方法論和執行力,是不會通向成功的。

作為大千世界渺渺眾生中的一員,我們大部分人都是沒有天賦的或者說天賦值不高的普通人,我們很想通過自己的努力來改變自己的命運。無論是有天賦,還是沒有天賦,如果我們沒有把努力用在正確的方向上,沒有掌握好正確的方法論,沒有嚴格的執行力,也是很難成功的。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