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6.01破解“比較心”

今讀了笑來的《你想不想要人生作弊器》,一下破除了我之前關于“比較心”的糾結。

談如何破解之前,想把一個重要收獲加粗標注一下:

自己想不明白某件事時,就別跟自己較勁啦,讀讀書,看看牛人的文章,升級了自己的認知系統后,才有可能破題。


說回笑來老師這篇文,文中先是點出了判斷學習能力的指標,也就是三種境界:

1,依靠別人手把手教導習得。

2,依靠自己從書本教程等的學習習得。

3,將沒有任何“教材”的東西自己習得。

第一重境界,其實就有絕大多數人不合格。即便有人手把手教,都可能學不會,用不熟,沒有精進。例如寫字,拿筷子…這其中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學習者并沒用心學,此外,也有教導之人不會教的原因。文中舉了學習拿筷子的例子,很有趣。成年人中其實有相當大數量的人其實不會正確的拿筷子,原因是可能自己就沒搞清楚拿筷子這件事的重點在哪里,我自問自己,好像就從沒仔細想過這一問題,還真是被言中了。

文中介紹了拿筷子的教程,以及其中的關鍵點,挺有趣的,一并貼出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一重境界的學習,機會不多,且遇到好老師的概率也不高,因此,開啟第二重境界的學習能力效率更高。實現第二重境界,有三個必備條件:

1,有心去看更多的書籍和資料。

2,有能力鑒別書的好壞。

3,有能力執著地按書本的知識去踐行。

只有完成這三步才算打通了第二關。值得一提的是第二關中還有個擴展能力即正確的教給別人(教是最好的學習)。

獲得以上兩種境界的學習能力,最多只能算略勝半籌,因為,還有一種情況:你好不容易學來的東西,別人模仿一下就做到了,甚至可能還會超越你,你依舊無法甩開別人,實現自己開掛的人生。

讀至此處,心緒豁然開朗,他解答了我的兩個迷思:

一是,想要甩開別人,也就是我所謂的“優越感”完全是正當的,這種想法不是錯,某種程度上人人都在追求這種感覺。

二是,我討厭別人跟著我學的根源在于,我自己不斷試錯摸索出的套路別人卻不需要付出什么成本就可以輕易模仿去,我的生氣和不滿是自然的,我沒必要一邊氣還一邊鄙視自己心胸不開闊,同時我也弄明白了,自己生氣的背后還有恐懼,懼怕別人超越自己。認同接納自己的情緒后,我也清醒地意識到自己不能停留在現有的狀態,還需更精進,向第三個境界出發。

截至目前,第三種境界我還沒有探尋過,回憶過往,好像也沒有“無師自通”的經歷。不過,這個認知在今天在我頭腦里種下后,今后的學習工作中,錨定效應就會開始發揮作用,擴展這項技能也不是不可能。

按笑來老師的提點:

“走入第三個階段,實在是太難,教別人走入第三個階段,不是不可能,但也確實很難—— 因為難點在于絕大多數人并不具備足夠的能力去理解第三個階段中的重點。但若是非要簡單說,也不是不行—— 看讀者悟性了,因為真只看字面的話,以下的關鍵就好像是誰都會的事兒一樣:

確定自己有強烈的欲望搞定這個技能;

尋找最少必要知識,反復問自己:這事兒最關鍵的地方在哪里?

馬上開始運用、馬上開始踐行;

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學會,相信自己一定會通過踐行而進步;

通過記錄,量化自己的刻意練習進程;

不斷總結,不斷整理,不斷讓那些新技能、新概念,在自己的腦子里有清晰的組織與關聯;

絕對不能跟笨蛋斗氣,要珍惜自己的時間與生命……”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