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和寫作,因為喜歡,所以堅持——寫在簡書100篇之際

這是我在簡書的第100篇文章,算是給自己的一個紀念,也與和我一樣愛好寫作和閱讀的朋友們共勉——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在參加工作前,聽過來人講,最好不要碰見一個工作狂的領導,然而于我,不幸言中,所以過上了五加二,白加黑的生活,也是因為此,基本沒有整塊的時間去讀書,去寫作,去支撐我這樣一個看似普通但是卻極為耗費精力的興趣。

在畢業后的半年后,我發現,我讀的書,大部分還是在大學和研究生階段所讀的書籍。所以自感在學習上的修為,沒有任何進步,反而如山坡上的石子,成加速度下滑。

于是在一個深夜加完班,一個長長的哈欠后,突然醒覺了過來,我該如何去維持和保護擁有興趣的權利。為了勸止領導加班,我們甚至想出一個方法,讓我們的工作狂領導去培養一個興趣,這樣,他就可以稍稍把注意力轉移出來,給我們以相對寬松的空間,然而,對于工作以外任何事情都油鹽不入的人來說,我們的建議也就像陣風一樣,飄了。只好尋找他法。

時間,只好向工作間隙和深夜要

其實,要加班,是領導的要求,實際要做的工作并沒有那么多,于是上班時開始往書包里塞進一本書,迫使自己提高工作效率,用盡可能少的時間去完成盡可能多的工作,省下時間好讀書。下班后的時間,是很大的一塊空余,被我用各樣的閱讀和學習占滿了,這樣,除了在有限的時間出去游覽西藏的大好河山之外,我開始有了文字上的囤積。

常常聽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走萬里路,走萬里路,不如閱人無數,完全是從實用的角度去看,單從興趣上說,讀書,分享,交流,閱歷,都會讓文字生輝,讓一個人的寫作更加的有靈感。當看完一些人的游記文字,無骨無肉,軟綿綿,才發現,胸中有那么些墨水,是多么的重要。

于是在一個個深夜里,我開始提筆煉字,開始嘗試著把自己的興趣繼續,開始去尋找文字帶給我的美好,將在西藏的點點滴滴記錄下來,也為自己留下一段美好的記憶。

還好,在即將離開西藏, 重新開始一段生活的時候,我遇到了簡書。

圖片發自簡書App
寫不下去的時候,就停下來讀書

新的工作崗位,與原來的工作相比,業余時間稍有保證,但因為已經養成了晚上看書習字的習慣,所以在下班之后的時間,便如饑似渴的去補習工作后兩年的缺失。讀書的過程中,很多想法開始迸發出來,思維的火花便多了起來,因此得到啟發:寫不動的時候,就去讀書,總會有所收獲的。

古語說:腹有詩書氣自華。

古語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讀書的時候,就像是和作者就某一個話題的探討,讀著讀著,腹稿就出來了,讀著讀著,文章題目就出來了,所以讀書做筆記的過程,其實就是和自己對話的過程,我同意作者這個觀點嗎?針對這個問題有什么自己的看法嗎?往往讀完一本書,回到自己幾個問題,一篇甚至幾篇文章就出來了,就不怕自己在寫作的時候沒有話題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要把靈光閃現珍藏

簡書的方便之處在于,手機,ipad和電腦上都是可以同步的,因為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是一氣呵成的,尤其是工作占據了大部分的時間,當我出差在外時,或者做分享課的間隙,往往會有一些想法閃現,于是順手將這些想法記錄下來,或者將話題記錄在簡書上,并在每一個話題后面放上幾個文章應該體現的關鍵詞,有了空余時間后,再慢慢的根據這些關鍵詞把文章分為幾個層次,一個個梳理出來,再舉一些合適的例子,將話題充實,于是文章就慢慢的成型了。到現在,我的簡書草稿箱還有三十多個話題沒有寫完,我也將繼續去完善這些話題,和更多的朋友進行分享。

每一個珍貴的記憶都將是散落在我們人生中的珍珠,而手中的筆是最好的絲線,將這些記憶串拾起,就會給自己一個美麗的回憶。很多飄忽的記憶,已經在腦海中散失,但能記錄下來的,就是用心寫在的筆跡。翻看小時候的日記,便使往事在迷霧中漸漸的明朗起來,于是內心感慨,當時記下的,才是今天能夠回憶的。

于是決定,繼續將這樣的習慣保持,以讓自己的回憶更加的飽滿,更加的充實。

寫作,是一場自我獨白,更是一場精神的盛會

讀一部好的作品,就會如沐春風。每一位優秀的作家,內心都是豐滿的,他們用自己獨特的角度,向讀者從藝術的角度呈現在我們看來普通,平凡的世界,他們的作品中,或有壓抑,或有不平,或是傾訴,或是鞭笞,但總的基調是充滿正能量的,不是呼吁我們去擁護誰,去反對誰,而是鼓勵你去學會最普遍,最簡單但最為珍貴的——愛與被愛,這樣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位執筆者所應該學習并傳播的,用文字的力量,傳播溫暖,即便起不到黑暗中一把力斧的作用,但也要像涓涓細流般,溫潤讀者的心田,文字的力量,是繞指柔,不是千斤頂,希望我們放下內心堅硬的外殼之后,還能夠信心滿滿的去擁抱這個多彩的世界。

讀書是和作者進行對話的過程,寫作是和自己進行對話的過程,讀書和寫作讓我更好的認識了我自己,也更為充實了我的生活,過去的一百篇,感謝朋友們一起陪我度過,希望在未來的更多一百篇,能和你們一起努力,肩并肩,繼續向前。

圖片發自簡書App

感謝你的陪伴和支持。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