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那個喜歡發呆的人

1.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發呆,這樣一個單純描述狀態的詞語,有了戲謔的味道。

對那些經常處于傻愣愣的狀態,仿佛自帶“請勿打擾”結界的,雙眼迷離無焦點的人,人們喜歡貼上“就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標簽。

人們也試圖用發呆來掩飾自己的神游,扼殺一切被別人扣上“拒絕交談”的帽子的可能性。

發呆,可能太過于常見,所以,當它作為你不小心忽略對方的理由時,就顯得有些底氣不足,還有點傻里傻氣。

畢竟相比于“對不起,我剛才在接電話,沒注意到你”,“對不起,我剛才在發呆,沒注意到你”更像是無中生有的借口。

我的一個師妹,就有類似的經歷。

她在走路時,特別容易陷入發呆的狀態,以致于當有熟人迎面走來時,她十有八九會直接忽略掉,即使是對方喊她,她也會聽不見。

每次事后她都會十分不好意思地跟對方解釋是因為自己在想事情,沒看到他們。

一次兩次別人還會相信,但解釋的次數多了,對方就開始覺得她在找不是借口的借口。

“有一次,我不小心聽到她(師妹的室友)跟別人說我故意孤立她,每次見到她都裝作看不見,我真的很委屈。”師妹跟我說,“我真不是故意的,但這似乎已經成為了我的習慣。我習慣了在路上想事情。”


2.

很多人對發呆是有誤解的,他們認為發呆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而喜歡發呆的人,全是一群空想主義者,應該被花樣鄙視。

他們覺得發呆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腦子處于一種半夢半醒的靜息狀態,馬上行動或許能獲取成果,但坐在那里瞎想,是不可能輸出什么實質性成果的。

我在的公司里的一位實習生,就遇到了這樣的一位boss。

實習生的工作內容是海報設計,當接到任務時,她習慣先自己思考設計方案。這時候,她總會呆呆地盯著電腦屏幕,看上去像丟了魂似的。boss就看不下去了,一言不合就斥責她:“在發什么呆呢,還不工作!”

“我真的不是在偷懶,他們覺得我在放飛自我,卻不知道我在構思著我的設計。手腳的忙碌看得見,大腦里的兵荒馬亂又有幾個看得見。”實習生向我吐槽。

來自華盛頓大學的神經學教授馬庫斯·賴希勒的研究指出,無論你如何努力做到“心如止水”,你大腦的整體活躍程度最多也就能下降5%左右。

我們的大腦是個天生的工作狂,而發呆對大腦而言只不過是另一種工作方式而已。

事實上,發呆可能是一項極為古老的活動。

科學家們仔細研究過每一種哺乳動物,發現它們都有發呆的習慣,并且它們在發呆的時候,其大腦活動和人類發呆時都高度相似。

發呆,是大腦抵抗無聊的手段。

加拿大心理學家諾曼·道伊奇的研究發現,大腦如果長期缺乏足夠多樣化的刺激的話甚至有可能會萎縮。因此一旦外界環境無法為大腦提供足夠多變的刺激,大腦的“維護”就會受到阻礙,于是我們便感到了無聊,而無聊正是大腦對于刺激不足所發出的的警告。

而功能性核磁共振的數據顯示,在我們發呆的時候,大腦當中負責集中注意力的腦區會沉靜下來,而相對的,那些負責回憶、評價以及想象的腦區卻會變得格外活躍。

所以說,發呆的意義正是為了戰勝無聊。

發呆實際上就是一種大腦自己刺激自己的過程——既然外界環境不能提供足夠的新鮮感,那么我就從我的回憶和想象中去“人為”制造出刺激來。

如此看來,發呆其實并不是人們口中所說的“呆滯”狀態,那些表面看起來云淡風輕的人,大腦里正萬馬奔騰著呢。


3.

在我看來,發呆的魅力,除了在于讓人擁有進出記憶的任意門,在回憶的刺激下時刻保持鮮活外,還在于它創造了一個完全屬于自己的私密空間。

在這個私密的空間里,思緒如同沒有腳的鳥兒,飛到哪里,哪里就是想象的舞臺,創造力可以開始它的表演。

瞅見天邊蓬松的一朵云,就想起高考時窗外飄著的心型云;

偶遇路邊的小野花,便浮現瘦的詩人將眼淚擦在她最末的花瓣上的畫面;

躺在光影斑駁的樹蔭下,就想象有位干凈的少年在這里安靜地看書,翻書的手指修長又白皙……

發呆賦予了大腦足夠的資源去把那些碎片化的記憶以各種匪夷所思的模式組裝起來,進而可以激發起人無窮無盡的靈感。

我享受每一個靈感迸發的瞬間,它帶給我前所未有的快感,在這一刻,我仿佛得到了永世的自由。

報書評編輯詹妮弗·舒斯勒寫過一篇名為《我們的無聊,我們的自我》的文章,其中提到:無聊歷來就是‘創造力、幸福和自我感的源泉’。

在這個私密的空間里,人可以與自己的靈魂促膝長談,共同燃起那把確定一生守護的火炬,腳下的每一步將會更加沉穩有力。

身邊不少朋友說,我是內心強大的人,仿佛沒什么事可以讓我退縮。仔細想想,我似乎真的有點像他們說的那種人。

一直以來,無論是學習還是工作,我都很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且想盡辦法地去達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我曾經非常狂妄地對上司說,我想做到的就一定會做到。他笑著說,你還真是執著。

確實,不少人說過我執著,但也正是因為我的固執,才讓我在生命的前二十幾個年頭里,未曾遇到過讓自己十分后悔的事。

我想,是不斷與自己的對話為我只要認定就全力做到的信念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它又給了我沉靜的力量,就算我再怎么急躁,也不忘要深思熟慮,淡定從容。

我想,每個人都需要一段發呆的時光,好好與靈魂對話,它會告訴你,你心心念念的那片海在哪里,你怎樣才能找到那片海。


4.

最后,我想用幾句話來表達我對發呆的喜愛之情:

去發呆吧,像再也沒什么可在意的了一樣;

去發呆吧,像還有大把時光可浪費一樣;

去發呆吧,像不需要任何人同行一樣;

去發呆吧,像這是最后一次發呆了一樣。

發呆,不死不滅。


-end-

圖 | 插畫師 Vilt? ?umbakyt?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