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門古徑位于廣東省揭陽市榕城區空港經濟區炮臺鎮石牌村。內有風格獨特的風門古廟,廟旁有六百多年樹齡的古榕,枝葉滿蓋,老干參天,還有常年不竭、清洌甘甜的仙泉井。古廟、老榕、清泉、碑廊、石刻、龍柱,融匯成一體,形成一處優美的自然景觀,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風門古徑是桑浦山四大田門之一,也是古代出入桑浦山、溝通閩粵的重要通道,其名字由此而來。
前日午后三時,與友人結伴同行,共賞古徑之奇石、清泉、古榕、水庫。
奇石多姿、峰巒疊翠、涼風陣陣,我們邊走邊看,邊看邊拍,邊拍邊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欣賞著沿途的奇怪山石,或似老龜,或似蟾蜍,或似巨象,或似盤龍。有的更是仿佛被硬生生地迎面劈開,是雷劈的嗎,還是地殼運動造成的呢?
值得一提的是陰陽石了。站在陽石下方仰望,我沖口而出:“看起來不像呀!”朋友們大笑起來!換了幾個角度,還是沒覺得像。登上石階,站在高處,低頭一看,哈哈,像,這個角度看起來像了!可是,還是沒丹霞山的陽元石那么逼真!朋友們說看看陰石在哪,看看去。我們繼續前行,一路上興致勃勃地討論著這些奇妙的石頭是如何形成的。
越往上走,游人越少。走到一處大石頭上,站在上面登高遠眺,藍天白云下,青山連綿,一灣水蜿蜒盤旋如帶。那是水庫,水庫邊有幾個人在釣魚。我們盤坐在大石頭上,清風徐來,甚是愜意。看著那水庫邊三三兩兩的垂釣者,不覺中也勾起我們釣魚的興致來。我們也盤算著下回也跑水庫釣魚去。意猶未盡的起身,我們繼續往山頂走。很是幽靜,游人幾乎沒有,偶爾冒出兩三個。
到達山頂后,站在高處眺望,又是另一番景致。看看時間也不早了,我們就直接下山。來到一個分岔口,友人詢問一位游客下山該往哪條道走,該游客熱情指引:“左邊也行,右邊也行,右邊是往水庫的,很遠。左邊近許多。”友興奮不已,說往左邊,然后可以在半山腰的茶座喝茶休息。
我們朝左邊的山道往下走,漸行漸發覺是剛才不曾經過的。居然是一整片竹林!竹林蒼郁,山徑盡是破敗的竹葉、竹枝。友說這些竹子是供人制作竹器的,筍是吃不入口的。走著走著,竟然行至水庫邊上。一竿竿修竹在水中微微前傾,清粼粼的碧水映著倒影,嫻靜如素女。我笑著說:“剛才那個阿姨說這邊不是水庫,那邊才是水庫,可我們竟然來到了水庫。看來都是第一次來這的呢。不過,這里好美哦!錯了也挺好,才能看到這樣的風景!”我忍不住又是拿起手機拍下幾張唯美的畫面。
搞笑的是,前面的路過不去了。原來前幾日暴雨連連,導致水漫上了,脫鞋襪強行趟過的話怕會滑倒摔傷,所以我們折返,另找路子。
在竹林里轉悠著,我們幾人確認了一下山門的方向,商量了一下,打算往上山的方向走,再從原路返回。另擇一山徑,走著走著,居然到了墳地群!我大笑著說:“怪不得人家說走到墳頭堆去了,我們還真的走到墳頭堆了。如果一個人的話,那肯定害怕。”朋友也大笑著問“害怕嗎?”我答:“不怕。一個人的話肯定就會害怕。”我越走越心里發慌,就建議再倒回去,返回到剛才詢問游客的那個分岔口,然后照來時路下山。意見一致,我們就再度折返。
一路上沒有風,有點悶熱,說說笑笑間就返回到之前的分岔口了。我跟友人笑說:“幸好燕兒和云兒沒來,否則要背下山去了。要感謝我是經常做運動的呢。”稍作休息調整,我們就照原路下山。
哇,熟悉的山路、熟悉的景物、熟悉的微風,真好!這一天真是好玩,攀石、鉆洞、涉水、登高,還走進了竹林深處,走到了水庫邊,走到了墳頭堆。風門古徑,我來過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