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神說 | 扎克伯格: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

VIA:魔鬼經濟學

Facebook早期投資人Peter Thiel曾告訴我:“在一個變化如此快的世界里,你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我非常認同這句話。任何選擇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如果你不做這些改變,我相信你注定會落后和失敗。——扎克伯格

關于Facebook最初的那段日子

對我個人來說,我一直覺得世界上最有意思的是人和人類的運作方式。大學的時候,我讀的是心理學和計算機,而心理學教會我的一點就是大腦里有很多區域是專門為了理解人、理解語言、互相溝通、理解面部表情等設計和服務的。而我在2004年剛開始觀察互聯網的時候,發現你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幾乎任何東西,比如新聞、電影、音樂、材料等等,但是對于人來講最重要的部分,“其他的人和他們在發生什么”是不存在的。

而為了知道身邊的人在發生些什么,你需要去建造一個新的能夠讓人們去更新自己狀況的工具。比如曾經為了想要選什么課好,我建了一個叫做“Course Match”的工具,你可以在里面輸入你選擇了什么課,也可以看共同選這門課的人有誰,或者他們對課程的評價等。

而讓我驚訝的是,人們愿意花數小時的時間去點擊這些課程,查看這些信息。這還只是人和課程的信息而已,人們對這些東西感興趣難道不是太有意思了嗎?畢竟這些東西只是枯燥的文字信息,并沒有什么有趣的事情。

但這讓我明白,人們對于知曉身邊的人和事有著極度的渴望。

當然,在真正做Facebook之前,我在哈佛讀書的過程中還做了大概十多個其他類似的小東西,這些東西最終都或多或少的被融入了Facebook。

沒有想到能成就現在的Facebook

做第一版Facebook的時候是因為這是我和一些朋友想要的東西,就是一個能夠讓我們和周圍人產生聯系的工具,而我完全沒有想過這會成為一家公司。我對第一版本發行時那晚的印象非常深刻:我出去和幾個現在還在Facebook工作的朋友吃披薩,我們聊到說未來可能會有人為整個世界做一個類似Facebook的社群,那應該會是一個偉大的公司。

但明顯,我們沒有想到那會是我們自己。我們并沒有想要做一家公司。我們只是做了一個覺得對學校有點用的東西。

與我做的其他十多個東西不同不同,我們一直堅持把Facebook經營了下去。像前面提到的Course Match和其他一些課程工具之類的,就達成了他們的使命后我們就不再繼續管了。而對于Facebook,人們太愛它了,并且在持續的使用它。我記得在幾周內,三分之二的哈佛學生就都在Facebook上了,另外的MIT之類的學校的人都開始給我們寫郵件讓我們在他們學校開放Facebook,而我們就真的按照他們說的繼續做了。

我們一開始的時候真的沒有想過要做一家公司,我們只是不斷隨著人們的需要去做,而這引導著我們不斷進入新的學校,并且最終跨越到學校之外。

到一定程度之后,當我們雇傭了一大批人的時候,我們才決定要做一家公司,目標就是連接這個世界。但這并不是我們開始的時候所想的。

創業應始于解決問題的需要

我一直覺得你應該從你想要解決的問題開始著手,而不是從你決定要創業這件事情開始。

而且,最好的公司都是那些立志想要帶來一些社會影響和變化的,哪怕那個社會影響只是很小的一點。而不是那些想要賺大錢的或就是因為有人手所以隨便開家公司的。

所以我也一直覺得這是和整個硅谷有點相反的想法,在硅谷人們總是先決定要創業再決定要做什么,這在我看來是非常本末倒置的。

對于真正創過業的人來說,他們知道創業本身是件非常難的事情,而真正讓你能夠堅持下去的是相信你在做的事情并且知道你在做的事情是在創造價值的。而這,就是我認為的偉大公司的由來。

Facebook歷史上最艱難的時期

對我來說,Facebook最難的部分是當Yahoo要花重金收購公司的時候,那是一個分水嶺,在那之前我們只是想什么是正確的事情,并且去完成。

我們開了很多學校,開了高中,又走出了學校,我們做了很多照片的功能,因為我們覺得這就是我們需要做的事情,這樣才能幫助人們表達自己,并且知曉更多身邊的人和事。但當Yahoo要十億美金收購公司的時候,公司剛成立幾年,只有1000萬的用戶。我們沒有很明顯的可以說我們能夠變得更加成功多少。

那個時候,我們才真正考慮公司的未來,“哇,我們在做的事情難道有這么厲害和有意義?”我們如是想。這也引起了公司內部還有和股東間的一些有趣的對話,最后,我和Dustin決定“不行,我們認為我們可以走出學校,連接更多的超過這1000萬用戶的人。我們可以做的更好,并且真的做成這件事。”

所以我們就以此為目標行動,但是也真的帶來很大壓力,因為非常多的人覺得應該把公司賣掉。而對于很多加入創業公司的人來說,我覺得當時自己在溝通上并沒有做的很好。我們只是每天出現在公司,并且繼續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所以對于很多早期加入的人來說,他們并不是和我們站在一邊的。對于他們來說,加入一家創業公司幾年,然后以10億美元的價格賣出,這簡直就是本壘打了。我明白這點,但我也覺得沒有溝通好我們要做什么造成了這種極大地對抗壓力。所以,最痛苦的不是拒絕Yahoo的Offer,而是那段時間公司內部有大量的人離職,他們不相信我們所做的事情。在拒絕Offer后的一年內,所有的管理層都走了。

拒絕被收購,夢想終實現

我特別幸運的是最終我相信的東西實現了,而且實現的速度非常快。那件事情是2006年夏天的時候,而再下一個月我們就發布了“News Feed”,10年過去了,這是世界上被使用最多的產品之一。再之后,我們對世界上所有人開放注冊,這讓用戶迅速增長。所以,在拒絕Offer的幾個月之內,我覺得就已經證明了我們當初的決定是正確的。

但我覺得,從那以后,還是有很多更難的決定要做,你要賭上公司未來的方向,或者是賭上幾億美元的花費在一些事情上面,而也許在5到10年以后你才能知道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這些都會比當初那個決定更艱難。

招聘、培養真正有天分的人

對于招聘,我創立公司的時候只有19歲,所以我不可能覺得經驗是個非常重要的事情,不然我就會懷疑自己了。所以,我們在那些我們認為有天分的人身上做投資,哪怕他們毫無經驗。他們可能是應屆生,也可能像是帶著Facebook上市的CFO,他的主要精力是在一家基因工程公司做產品開發,之前也沒有帶領公司上市的經驗。所以,就是專注在真正有天分的人身上。

對于別人是否有天賦,往往能通過他之前做過的事情來判斷。每個人都多少做過些什么事情。即使你只有19歲,你也可能做過業余的項目或其他有意思的事情。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不要覺得只有有過經驗的人才能把某件事情做好。

另一個我覺得我們做的好的事情就是給每個人非常多的機會,所以公司里不止只有19歲開始做公司的我,還有很多我當時的同學或同樣輟學的人。最讓我自豪的是,我們有12個不同的事業部主管,其中除了一人以外,其他的所有人在進入公司的時候都不是管理層,都是從下面成長起來的。

唯一的那個例外是David Marcus,之前是一家150億美金上市公司的CFO,所以我很高興他能夠加入,并且讓他負責了一個事業部。但除了他之外,其他的所有人剛加入的時候都不是匯報給我的,他們有的是工程師、有的是數據分析師、有的是產品經理,他們都是成長到這步的。而且我覺得人們能夠看到你在為他們創造機會,這讓最好的人能夠融入公司,并且讓其他的最好的人想要加入,因為他們會覺得“哦!我也想要那樣的機會。”

未來20年Facebook和世界的變化

針對三個我們希望看到的并且專注于的世界的變化,我們有一個十年的路線規劃圖。“連接”,讓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能夠連接網絡。現在,世界上超過一半的人是沒有連網的。我覺得很多硅谷的人覺得互聯網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其實并不是。

而如果我們想要解決一些世界級的大的挑戰,我們真的需要把每個人都連接起來,讓每個人都有機會參與到問題的解決中來。所以我覺得連接每個人是件非常關鍵的事情,這也會對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有益處。

另一件事情是AI。我覺得AI會讓各個領域釋放巨大的潛力。在Facebook我們在很多事情上應用AI,比如讓人們看到更有意義的內容或者讓你連接到你真正在意的人。另外在很多方面,AI被用來診斷疾病和尋找更有效的藥物、建造自動駕駛汽車等等。

我聽過一個故事,說有人做了一個機器學習的應用,可以通過皮膚病變的圖片來自動判斷其是否是皮膚癌,并且精確度可以媲美世界上最好的醫生。所以,誰不想要這個東西呢對不對?每個人都有可能成為最好的醫生。

當人們對AI和AI對人類的潛在傷害產生恐懼的時候,我就會有點失望,因為我覺得在治療疾病或安全駕駛等方面,AI是能夠拯救人類并且推著人類向前走的,所以我覺得未來10年,這都將是一件大事。

最后,我覺得會產生很大影響的一個事情是,你知道,每10-15年,計算平臺就會產生一次變革,新的平臺能夠讓人們做各種之前不能的事情。

20年前,我們大多數人在使用臺式機,我們在工作中使用它們,因為它讓我們的效率更高,但大多數人不使用他們進行娛樂。而現在我們用手機,幫助我們連接彼此,是更人性化的設備。

但在這之后還會有一個新的計算平臺出現,我覺得那將是VR和AR。而且我覺得這將會讓人們更具有創造力,而且讓人們比視頻等媒介更沉浸式的體驗其他人的感受。所以我對這個趨勢也感到十分興奮。

給年輕人的建議

我一直認為企業家應該做的事情是選擇他們真的在意的事情去耕耘,但在證明其可行性之前不要真的把它變成一個公司。我相信如果你去看那些最成功的公司的數據,絕大多數都是這么得來的,而不是那些從一開始就決定要創業的人,因為你總會遇到不同的瓶頸。

Facebook早期投資人Peter Thiel曾告訴我:“在一個變化如此快的世界里,你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

我非常認同這句話。我覺得很多人,當面臨重大機遇選擇的時候,都會想到很多負面的結果,雖然他們很多時候是對的,但任何選擇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如果你不做這些改變,我相信你注定會落后和失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相信最大的風險就是不冒風險。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