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眼無聲溪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兒時的詩歌,如今讀起來,有另一番滋味。那時剛剛學會,就天天跑到池塘,去找蜻蜓,去玩水,然后背著手假裝自己是個大詩人,來回走,背古詩,路過的人們都樂得不行。回到家還要跟爸媽炫耀一番,他們只是說好,很欣慰的呵呵笑著,沒有太大的動靜。而每當期末拿了各種獎狀回來時,老爸就當是無價之寶似的,左右端詳,手輕輕地拿,輕輕地放,生怕弄壞了。
后來在家里的土墻上,老爸畫出了一個區(qū)域,專門貼我?guī)Щ貋淼莫劆睿蚁氩恢故俏矣校r候每個人都有一堆獎狀吧。于是那面墻就變成了最美的童年回憶之一了。
一直到開始工作,便很少接觸古詩詞了。漸漸地這些當年引以為傲的興趣愛好被各種數(shù)據(jù)壓力所困擾,無法擺脫。每次都是逛圈(朋友圈),看圈內(nèi)的微商、各位老師發(fā)各種“雞湯”。我的圈內(nèi)不乏其人,也有個例,但就是這樣一個圈子,圈住了我們所有人,于是“小池”變成了“大池”,不再有清澈的泉眼、流淌的小溪、柔和的樹蔭、嫩嫩的荷苗、活靈的蜻蜓。
我試圖去做“大池中的另類”,讓簡單的文字溫暖池內(nèi)的好友們,發(fā)現(xiàn)不為所動。堅持是一件很難的事,但我還是依然去這樣做,樂此不疲。
我是行知灸者,我是潘祖禮,一個簡單的艾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