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需要很多的知識積累,同時保持觸類旁通的狀態。”--插坐學院
突發奇想,把之前不太刻意的習慣刻意去執行。希望深交一些朋友玩玩拆書、拆文。
后來仔細思考了一下,為什么會有這種想法?
1、自身是理科出身,工作又與文字編輯不搭噶,但是對新媒體方面有著難以割舍的情懷。而理科生的思維更側重于提煉問題、解決問題,在潤色修飾上欠佳。所以在嘗試著運營平臺時,會花費大量的時間修辭造句,耗時費力消磨志氣!
2、在新媒體方面,我是絕對的小白,常常在自產內容時抓耳撓腮。會遇到下面這種情況。某天想到一個非常勁爆抓眼球(自己YY)的主題,所有的子主題全部以邏輯導圖的形式展開。如果交給大咖,勢必手到擒來,分分鐘出一篇粉絲舔屏的內容。我是怎么做的?四個字“無疾而終”
自己的痛點相對明朗,下一步就是對癥下藥。
1、在“內容為王、原創至上”的風口,退一步推敲他人的文章。比如我平時對電商、新媒體、品牌策略等領域比較感興趣,會去關注一些大咖,精讀和消化作者所要表達的觀點以及內容所包含的知識點。通過拆書的辦法,將他人的精髓提煉出來,搭建自己的知識儲備庫,以備日后的不時之需。與其把時間浪費在辭藻與文采,不如多點時間抓信息量和內容的稀缺價值。在自產內容時,淡化修辭的表現手法,以我為什么人服務,提供什么樣的價值為創作核心。也許,內容很骨感,但觀點很性感。
2、正視寫一篇爛文的挑戰和不愿被承認的懶惰。少一些時間對著手機和電腦刷狀態、刷朋友圈,多一些時間約不同的人交流。其實很多內容的產出并非書本式的教條。在與人交流時,會激發寫作靈感,為自己的創作提供經驗論證。把生活寫在文章里,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最后,談談我的“拆書計劃”
1、每天最少一篇的長文精讀和拆解。可以選擇比如微信圖文、今日頭條、新浪長圖等等各渠道的優質內容。提煉文中自己認為比較經典的知識點,羅列出來。可手抄、可制圖balabala...
2、群友監督。QQ群、微信群(個人傾向于微信,官方不要打我...)分享今天的收獲和成績。
3、每周挑選確定一天群友線上進行交流。俗話說溫故而知新嘛,交流的目的不單是學習他人的精華,也是將自己的知識進一步系統化管理。個人看法:時間可以碎片化,但是知識不可碎片化...
4、每個群的人不能太多,計劃設計20人左右的小群。群成員上幾百,管理的精力跟不上。學習是違背人性的,群管理的角色好比中學課堂的戒尺...你懂得!
5、時間因人而異。畢竟大家的工作屬性相差甚遠,所以每天的分享時間我們不做固定,完成后就在群里做分享。
大晚上的就逼叨這些,讀到這里你覺得我這個人真SB或真NB,那就點紅心或加微信:wang769687646盡情鞭撻我吧!!!
(一定要備注:拆書小組)備注信息都不好好加的,你得好好的思考一下人生啦(壞笑~)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90后互聯網新兵
喜歡研究電商、玩玩新媒體、捯飭社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