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國》以對話體的方式來展現現實生活中的正義以及構建正義的模型,值得一提的是對話人物的出場順序。
第一卷,由格勞孔和蘇格拉底被富家子弟玻勒馬霍斯請求留到家里去做客,而和玻勒馬霍斯隨行的格勞孔的弟弟阿德曼托斯作為說客,被邀請到玻勒馬霍斯家聊天。去到富商人家之后,首先和家里的大boss克法若斯聊天,問及上了年紀的近況進而引發有錢人的好處在于不用為欠神的貢品而不安,切入“正義”的話題。緊接著由克法若斯的兒子玻勒馬霍斯對于“欠債還債”的正義進一步描述,而后又由外邦人色拉敘馬霍斯來言及“強者的正義”。整個過程當中,蘇格拉底的角色只是不斷地在引導對方以認清邏輯上的漏洞。也符合常識,類似于我們被邀請去做客的時候,會和家里的長輩寒暄兩句,而這個邀請并非是來自于特別熟悉的朋友,說話的時候就會特別客氣,而并非試圖成為話題的主導者。同時說明思考哲學問題需要人生閱歷,年輕人不適合學哲學。
第二卷開始到第十卷對話和蘇格拉底對話的是格勞孔和格勞孔的弟弟阿德曼托斯,整個過程中是以蘇格拉底為主導。格勞孔本人是隨著蘇格拉底一起被邀請去富商家,這也就是說格勞孔和蘇格拉底本身就是非常好的朋友,而阿德曼托斯則是格勞孔的弟弟,三者的關系自然也不錯。在這種情況下的聊天,其實就是發生在好朋友之間的對話,當你想說話的時候,對方會順著你的思路,盡可能不把話題聊死。于是在第二卷到第十卷,格勞孔和阿德曼托斯就相當于給蘇格拉底的相聲做了捧哏。在這個聊天過程當中,蘇格拉底就像是我們生活中某一個志存高遠的好朋友,在我們聊他的夢想,他的夢想就是哲學家當政,而他又是如何去設計自己的夢想的。
從這里來說,第一卷和第二卷到第十卷聊天的畫風變化特別明顯,前者蘇格拉底僅僅是作為知識的“助產婆”;而第二卷開始,蘇格拉底則成為大夢想家,在熱情洋溢發表自己的見解,格勞孔和阿德曼托斯就相當成為蘇格拉底的“托”。這背后,一方面反映出人之常情,在和我們的好朋友聊天的時候,我們更可能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而和不太熟悉的人了解,即便是有不同的觀點,也會以委婉的形式不斷誘導對方認清觀點的問題;另一方面,不同的人對于正義的不同解釋及《理想國》試圖構建“正義”的樣板,也傳遞出一個信息——城邦正在走向沒落,我們該何去何從。
除此之外,由對話畫風的變化,可見《理想國》只是柏拉圖以蘇格拉底之口來展現出自己對城邦的見解和看法。
這次對話在西方就像投入湖水的石頭,引發一系列反應。那么在這場對話中,具體涉及到哪些內容呢?來,讓我們帶著這份思考一起走進《理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