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春和景明,和老盧去鄉野游玩走不動時,打開滴滴無車可約,公交站又在很遠的地方,正在崩潰時,驚奇的發現在這風景如畫的荒郊野外的路邊上居然停著兩輛ofo小黃車!老盧拿出手機,群山中的只能收到2G信號——無法連接網絡,我的手機只有一格信號,但還是4G,立馬開熱點給他。我手機中本沒有這個app,但是立馬下載使用了。
如愿騎上了救世主小黃車后,我想著,還好我的手機好用,對得起它6000的身價。
想起我從前用過的其他手機,動不動就沒電,死機,重啟,頓時好氣:“老娘花錢買了你,你憑什么比老娘還矯情?”
因為從前的手機太差,我錯過了多少客戶電話,還誤過飛機,有時候甚至在通話中就死機,讓對方覺得我要么不禮貌,要么不靠譜。
“連用的手機都不靠譜,人能靠譜到哪里去?”很多人就是會做這種形而上的推斷。
要是舊手機遇上今天的情況,肯定指望不上了。
那時候我的一個朋友就說:“你得買個好手機,因為人一天和手機相處的時間最長!”
頓時覺得十分在理。
這幾年尤其覺得必需品務必可靠,人要成為所有物品中最矯情的那個才行。將就將就用,這個論調只適合于物資匱乏的舊時代。
所謂的必需品,就是具有功能性的物品。與裝飾品對應理解。
而必需品必須可靠,就是說品質務必有保證。
選必需品的優先等級應以使用頻率,與人體的親密接觸程度,防護風險的高低為原則。
比如鞋子,出差時穿的皮鞋最好是透氣性良好的舊皮鞋,保證不能磨腳。曾經一起出差的90后妹子穿了一雙新皮鞋,她一直喊腳疼,我們發現她的后腳踝已經血肉模糊了,然后她就光腳走回酒店了,一路上回頭率頗高。
還有一次和另一個妹子住一間房,她一脫鞋,我差點暈倒。結果開窗睡了一晚。
所以,皮鞋要買真皮。
另外,不能駕馭高跟鞋的,千萬別出差穿高跟鞋。能把你穿哭。
再有護膚品和化妝品,不用有可能會老的快,風險很高,直接與人接觸,親密程度也非常高,使用頻率雖然比不上鞋子和手機,但是一天也要用兩次。
所以買這種東西也需要格外重視。尤其口紅,即使沒化妝,涂上一點人的氣色會好很多,但是這東西也必須買質量有保障的,否則喝飲料沾到杯子上是在尷尬。
再有就是雨傘,雖然沒有那么頻繁的使用,但在防范風險上講,這東西還是重要的。雨傘如果質量不好在下雨時掉鏈子,保證有你難堪不說,搞不好還有感冒發燒。
另外的特種功能產品如跑步裝備,最重要的也是鞋子,一雙合適的跑鞋,能在較大程度上不讓你在跑步中受傷。另外就是跑步內衣和速干衣褲。
如果跑越野,還要有很好的登山杖,不能忘記涂防曬霜。
曾經有人問:有一筆閑錢,買Ipad還是買單反?
標準答案是:作為一個非攝影愛好者,還是買Ipad吧,畢竟能天天用上,哪有那么多時間出去拍照呢?除非你立志做攝影師。
其實更標準的答案是:如果您的相機只是買來裝b的,那大可以省掉。
所以我接在“必需品必須可靠”后的觀點是:“裝飾品可以不要”。
什么是裝飾品?就是非必需品,但又不是垃圾,錦上添花的“花”。
如果說有什么特別的功能,那就是審美功能:比如好看,顯得有錢有地位。
但是沒有它,不會影響您的生命,生活,以及生活質量。
為什么裝飾品可以不要呢?
1.耗財;
比如首飾,鉆石。簡直是被套牢的金錢。
2.耗神;
這種東西買來了要經管,需防盜,防搶,需定期拋光打磨維護,實在麻煩。
我反對人要伺候某一物件的論調。物為我用,怎么能搞反了呢?
3.占空間;
我們現當下,是物質泛濫的時代,社會風潮是斷舍離。
房價這么貴,它們買來占用一平米就是一平米的錢!而且塞得滿滿的空間,視野受局限,不開闊不舒服。
我剛出校門的時候,特別愛買各種東西。買來的相機還在柜子里放著,買來的功夫茶具基本很少在用,買來的筆墨紙硯也很少拿出來練,但是又不舍得扔。
還有很多人送的擺設,扔也不是,不扔又礙地方,我最后打包轉送給其他的朋友。
4.不環保;
生產任何一個物品,都需要消耗資源。但只有一個地球,資源有限,不要隨意占有,隨意排放污染。
綜上,有品質的生活,務必也許對物品進行分類,理智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