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中,關于心理學的文章也寫了好幾個月了,但是始終沒有寫完。所以呢,最近決定加快速度,在最近的幾天內把心理學相關的文章加快速度,希望能夠盡快寫完。盡快結束這一話題,把時間放在數據分析的方向。
今天從神經認知心理學開始寫,這一部分主要有三個問題:“刺激是如何變成感覺的?”、“各種感覺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差異?”、“感覺和感知之間有什么關系?”。
首先我們考慮第一個問題:刺激是如何變成感覺的?
在回答這一問題前,我們需要知道:所有感知都具有三個屬性:換能、感覺適應和閾值。依次解釋著三個概念,所謂換能,是指將物理能量轉化為神經信息的感覺過程;所謂感覺適應,是指感覺器官對于持續存在的刺激做出的反應越來越小的現象;閾值是指產生感覺體驗的最小當量的物理能量。
在人的感知神經系統中,存在定律:當刺激強度高時,最小可覺差大;當刺激強度低時,最小可覺差也小。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第二個問題:各種感覺有哪些相似之處,又有哪些差異?
所有感覺都以大體相同的方式運作,但每種感覺提取不同種類的信息并將其傳送至大腦內專門處理此類信息的區域。
最后,感覺和感知之間有什么聯系?
在心理學的定義中:感知為感覺賦予含義,所以感知是對世界的解釋,而非完美的如實再現。
這一章幾乎是本書中最短的一章,因為相關的研究不是被并入了認知心理學,就是被并入了神經生物學,但是對于感知的由來,不同的心理學大家為之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其中最為著名的兩種是:格式塔理論和基于學習的推理理論。
在正式介紹這兩種理論之前,先為大家解釋部分名詞。
知覺恒常性:在觀察的距離和角度不同時,依然認為物體的形狀保持不變;
錯覺:大腦以不正確的方式解釋某種刺激;
兩可圖形:在自上而下(刺激驅動)的過程中能夠被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式解釋的刺激模式;
總多的心理學家在為了解釋感受和感知的心理模式時,創立理論兩種主要的學說:格式塔理論和基于學習的推理模式。
格式塔理論是指大腦不僅感知刺激,也感知刺激的模式(規律);
格式塔理論的刺激感知有三個主要的特點:圖形-背景感知:大腦將吸引我們注意的一個模式成為圖形,而其他的則成為背景;封閉性:通過提供缺失、填補空隙和猜測隱藏將一個不完整的圖形視為整體;感知歸類:將具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歸為一類。
基于學習的推理理論是指人們通過預先的學習來解釋新的感覺信息;
其主要有兩個特點:背景-預期:一旦界定背景,就可能對觀察中的人、事件和事情形成預期;感知定式:在感知定式的影響下,人們更容易注意到某種線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