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 Intensive Learning
上一星期過的極其充實,每天晚上回到住宿的地方都是躺倒就睡。
到現在星期二凌晨快一點了,終于可以停下來和大家分享上一周的感受。
本文主要是講兩部分,一是關于學習的整理;二是介紹美國社區基金會(以波士頓基金會為例)的運作。
1. 學習的整理
上回有講此程的兩個目的:優化 Fellows 項目和設計一個氣候變化的項目模式。
我們在上星期見了10個來自不同背景和領域的專家。就在第一天完成 3 個訪談以后,我和另一位小伙伴已經覺得很吃力,因為全是我們沒有接觸過的知識。
因此我們建了一個文件夾,用來整理旅程學到的內容。
我們文件夾的內容包括訪談前預備(人物背景、機構背景、問題大綱)、訪談內容整理、訪談后的感謝信和額外問題、每天的 To-Do 、每周的復盤、反思與項目優化建議。
雖然建立文檔后定時更新的過程會很痛苦。但對于二次學習和思考是幫助很大的。如果有需要經常訪談的小伙伴,也可以考慮用相似的方法整理工作。
2. 美國社區基金會(以波士頓基金會為例)的運作模式
美國的基金會可以分為兩大類:
>社區基金會(Community foundation)
主要為整個社區服務,比如波士頓基金會就是為波士頓地區服務,但慢慢的他們業務也擴展到全世界。
社區基金會剛起步的時候是來自創辦人個人的捐獻,之后的資金來源通常來自該社區。
從1915年到現在,波士頓基金會已經有超過十億美元的資產。基金會每年可用資金是由本金投資得來的利息決定(endowment),最少需要是本金的 5%。
社區基金會負責支持本地非盈利機構(Non-profit organisation),從項目撥款(grants)到提供運營建議,讓它們更好的解決具體的社會問題,以及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質量。
>私人基金會(Private foundation)
私人基金會是一個由個人,家庭或個人組成的法律實體。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就是美國最大的私人基金會。
私人基金會一般不會向公眾募集資金,也沒有像非營利組織和慈善基金會一樣需要向公眾公開透明的報告財務與工作。
家族基金會(Family foundation)也是私人基金會其中之一。
家族基金會是以家族名義成立的基金會,有自己的愿景和使命。對于家庭成員來說,這是凝聚家族精神的一個載體。大家有董事會會議,商討如何利用資金,一代一代的把慈善事業傳承下去。
》波士頓基金會每年有大概一億美元的“捐助者定向基金” (Donor advised fund),由捐助者決定自己的資金用于哪一些項目。捐助者只需要付給基金會運營費用就可以了。
如果有社區組織符合捐助者某些預定條件,基金會就可以代捐助者捐款。
這是一個既可以減稅,又可以做好事,而且也免了申請私人基金會等復雜的法律手續的捐贈方法。
波士頓基金會每年也有一筆來自利息,大概1600 萬美元的“自由判斷撥款” (Discretionary grants),員工可以自行決定把資金投放在哪個領域。
比如我在波士頓的第一個周末剛好路過市中心公園(The Boston Common),好多人坐在草地上等待著一年一度的莎士比亞舞臺劇。
早在 1997 年波士頓基金會已經資助這家叫 Common Wealth Shakespeare Company 的公司,讓他們每年在公園為公眾免費表演莎士比亞的舞臺劇。現在這個項目已經有更多的公眾捐助,演變成波士頓一年一度的文化。
》無論 “捐助者定向基金” 還是 ?“自由判斷撥款” ,都是由捐贈者和基金會員工決定。
有一次,員工反饋說本地小型的非盈利機構覺得波士頓基金會太高大上了,很難拿到他們的捐款。
而且有很多社會需求是波士頓基金會無法察覺的,在員工判斷捐贈方向上存在一些空缺。
因此在 2016 年,基金會決定從 “自由判斷撥款” 中撥出 200 萬美元作為“公開申請基金”(Open Door Funds),所有非盈利機構都可以提交申請。
每一個季度,基金會會挑選合適的機構提供一萬到五萬美元不到的小額撥款,機構最多能申拿到兩次撥款。
在申請中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感受機構對社區的承諾。
這種小額捐款已經能夠滿足大部分機構的項目需求。而且在得到波士頓基金會的捐贈后,能夠幫助他們未來的發展(比如在申請其他募款時,這是一個 “信心保證”)。
盡管 “公開申請基金” 金額并不多,波士頓基金會卻特地聘請一位全職人員負責對基金感興趣的機構們進行電郵/電話回復,而且還有另外四位全職人員用一半的工作時間來篩選合適的申請。
2016 年基金會共資助了 78 家機構,申請通過率是17%。
每一家落選的機構都會收到員工定制化的回復,可能是關于他們項目能優化的地方,或者是機構運營等的建議。而每一名申請人都會填寫基金會的滿意度調查,基金會收到的反饋是申請滿意度 95%。
總而言之, “公開申請基金”是波士頓基金會對于聆聽社會基層和員工的聲音的一個非常好的體現。
而且波士頓基金會也建立一個叫 Giving Common 的網站,里面是波士頓大部分非盈利機構的信息,用來協助捐贈者判斷捐贈哪家機構。
Giving Common 的信息都是整合于政府網站(所有非盈利機構都要公開財務與運營等信息)。
》最后附上其他訪談的機構。
由于訪談問題主要是和我們設計的項目有關,我就不在這里詳列內容了哦~
感興趣的可以自行搜索這些機構作深入了解:
Merck Family Fund、John Merck Fund(環保領域相關的家族基金會)
Inside Climate News(一家獲普利策獎(Pulitzer Prize)的非營利性、非黨派的新聞機構致力于深入報道氣候變化,能源和環境的新聞)
Synergos(新能果是一家非盈利性組織,在過去的25年中始終致力于在世界范圍內降低貧困與促進人的發展。)
Environmental Stewardship from The Columbia University(哥倫比亞大學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項目)
New England International Donors(一個凝聚波士頓進行國際捐贈人士的平臺)
Senseable City Lab from MIT(麻省理工學院的城市實驗室,旨在調查和預測數字技術如何改變人們的生活及其在城市規模上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