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首先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

「貼過橫批,就是個大人了。」我望著「新居吉祥」的植絨對聯橫批這么想。

那是八月中,不年不節。前年的舊春聯在幾個月前的一次大風天被刮掉了,早上醒來出門,發現掉落的春聯已被樓里的保潔阿姨清走,墻上只留著經歷過歲月沖刷的雙面膠痕跡,泛黃、骯臟,以井字格姿態牢牢地粘在墻上,帶著房子上一個主人粘貼春聯的邏輯:邊角粘牢,井字加固。

一開始,沒春聯就沒唄,生活必需品里,春聯排不進前一百名吧。每天開門時候選擇對門邊泛黃的雙面膠尸體選擇視而不見,屋里有我眷戀的一切,屋外的門面無所謂,還有最新的劇要追,還有新裙子沒下單,人生匆匆,出入匆匆。

突然有一天心情不佳,極其鬧心,思緒紛亂。下班開門的時候鑰匙還被卡住,用了大力氣還是轉動不能,我一抬眼,再一次看到這泛黃的雙面膠尸體,我一人站在公寓門口想到,原來我一直欠自己一副春聯。生活了很久,卻一直習慣匆忙應對外部的困難,忘了對自己要留點耐心,對于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唯一可以做出改變提供解決方案的,只有我一個人而已,而我在生活中習慣了的做法卻是和對待這副春聯一樣的邏輯:閉上眼睛,視而不見。

閉上眼睛是容易的,今天我依然可以在擰開門后進到屋里打開電視忘了讓我不舒服的一切,在別人的生活中感受本應自己去體驗的希望、失望、擔心和恐懼。春聯本身也不是什么重要的東西,但它代表的是一種讓我不舒服的小情緒,因為它太小,所以我習慣忽略。但在八月中的這一天傍晚,在被關在自己的房門之外的一刻我終于意識到,自己逃了太久,害怕自己決定生活,以至于看的電影是電影院老板和他們出錢刊登的廣告選定的、讀的書是店里推薦的暢銷書,周末的消遣也隨時隨地與朋友的消遣方式趨向一致,看到朋友圈里有人曬了沙灘便開始計劃著自己的下一次出行。和朋友在一起討論的時候因為觀點一致而覺得安全感十足,如果有相悖意見第一反應是說錯了話,思維模式從「我覺得這件事是怎么樣的」變成了「先進行察言觀色,再發表觀點」。我擁有了點贊超過一百的朋友圈帶來的安全感,唯一丟掉的,是我自己本身。

雖然自己的年齡從社會標準上來講已經是個成人了,但人是如何長大的?在過生日的一瞬間會有靈光一閃告訴你這一秒和上一秒依然不同了嗎?如果身邊沒有有手機彈窗提醒我、生日蛋糕告訴我、朋友祝福我,那一天跟之前的一天有什么分別?僅僅那一天和我身份證上的月份和日期一樣嗎?時間緩緩流動著,我明明從未見過時間,但它卻讓我感觸最深:我已經長大了,卻還不是個大人。

大人,首先不能忘記自己是一個獨立的人,只存在一次的人,只有一次生存的機會。在這個機會里,要能克服想要呆在一個圈子里保障安全感的誘惑,要克服對生活得過且過的懶惰,要有生活的熱情,還要不斷學習生活的智慧。

而我,選擇用貼春聯這件事作為自己成年禮的第一件事。

今天,就是我自己的新年。接下來,還要慢慢習慣大人的世界,提醒自己不要再在麻煩的時候閉上眼睛,逃避是容易的,但那不是我想要的,只要保持這樣的警覺與堅持,一點點的實驗,總能在模糊的感覺中找到那個小小的聲音,它在小聲地告訴我,我是誰。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