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遇見孩子 ,遇見更好的自己》
? ? ? “? 做為父母,你最近一次發脾氣是什么時候?為什么?”看到這個問題時我第一反應是:我昨天還在發脾氣呢。繼而覺得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倒過來問:“做為父母,你多久沒發過脾氣了?”。因為細想后發現,似乎每天都有沖孩子嚷嚷的時候,為什么?大多數都想不起來了。
? ? ? ? 書中給了以下幾條建議,我覺得自己應該去學習并嘗試運用。
? ? ? ? 深呼吸。從1數到10,盡量慢一點,再深呼吸幾次。
? ? ? ? 專心傾聽。大多數情況下,父母之所以感到心煩,是因為頭緒太多而手忙腳亂。有時也要放慢節奏聽聽孩子的心聲。
? ? ? ? 給孩子留點余地。有時候父母會因為孩子做錯事而發火,實際上我們根本沒有給孩子改正的機會。
? ? ? ? 不可妄下結論。有時你看到的只是表象,弄清楚孩子背后的動機后,你的反應肯定會有所不同。
? ? ? ? 考慮孩子的能力。了解孩子的發育過程可以幫助父母了解他們的能力,也可以減輕父母的沮喪情緒。
? ? ? 把時間安排的更為寬松。不要把日程排的過滿,一旦弦繃的太緊,就容易產生挫敗感。很多時候我們對孩子發脾氣并不全是孩子的原因,而是我們自己本來就比較心煩。
? ? ? ? 給自己時間緩口起。如果覺得自己確實很生氣,不僅要深呼吸,也許還需要暫時回避一下,給自己時間緩口氣,對父母對孩子都是件好事。
? ? ? ? 同時書中也提到:人的大腦中有一個區域叫額葉,其作用是讓人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辨識積極和消極行為,同時還管理情緒。額葉一般要到二十多歲才會發育成熟,也就是說孩子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調整自己的情緒。他們需要父母的幫助,父母應該教他們大膽而有禮貌的表達自己,因為父母也不是天生就能把這兩種方式結合起來。另外,也要給孩子提供途徑,讓他們宣泄情感。建議家長可以給男孩準備一個沙袋或者充氣玩具,把好斗的心理發泄出來。至于女孩子,可以讓她們記日記,或者把心里的感受在紙上畫下來,偶爾也可以給她們一個充氣玩具發泄一下,在幫助孩子管理情緒的同時,其實大人也在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
? ? ? ? 其中我感觸比較深的就是了解孩子的發育過程、了解他們的能力。對于去怎樣安排孩子做事情和理解孩子的行為很有幫助,記得三月份孩子剛開學時,我想鍛煉讓他可以自己上下學,可自己又好忐忑。當我和他說時,他也覺得害怕。正好看到一篇關于各個年齡段兒童發育指南的報告,其中說到大部分兒童在大約7歲左右大腦已經發育到成人的70%,很多事情他們都可以應付和獨立完成了。看完后我又跟兒子說起這事,而且也跟他講了大腦發育的情況,而他已經9歲了,并告訴他媽媽相信他可以做到的。他聽后說:媽媽我可以試試。
? ? ? 他現在已經做的很好了,前幾天的一個早上他居然坐過站了,然后自己又去馬路對面坐回去了。我原來還最擔心他坐過站該怎么辦呢,現在看來他已經可以自己處理好了。
? ? ? 正如書中所言:“之所以成為父母,不是要我們去書寫孩子的人生,而是為了凈化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徹頭徹尾地改變自己,只有明白這一點,我們才有機會進步、長大、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