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理財:低收入人群如何理財?

很多人覺得理財是有錢人的事,自己收入低,每月發工資所剩的錢就一點點,沒法理財。如果抱著這種態度,那真的只能窮一輩子了。其實,低收入人群也可以通過日積月累的理財方式實現財富的增值。不過成功與否,要看選擇的理財方式是否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范圍之內。

1、要“開源”首先注重“節流”

收入不多但消費不少是很多低收入者面臨的主要問題,剛就業的大學畢業生、新組建家庭的小兩口手中沒有太多存款,事業也剛開始起步,消費觀念的改變對于他們這類人群是至關重要的。

專家指出,低收入者首先要學會“省錢”,將自己或家庭每月的各項收入和支出列出詳細清單,針對每一項支出進行分析并分類,哪一項是必要支出,哪一項是可有可無的支出,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減少浪費,壓縮娛樂消費支出,保證每月留出一部分資金進行理財。

2、制定計劃和目標,不可盲目跟風

在某民營公司工作的梁充告訴筆者:“剛大學畢業時我每月的收入只有兩千多元,基本是‘月月光’,后來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三十歲之前買車買房,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制定了嚴格的理財計劃。現在三年多過去了,離自己的目標也越來越近了。”梁充詳細地闡述了他自己的一套理財計劃:在生活方面,盡量在單位食堂用餐,和同事一起住單位宿舍,出門以公交為主,節約通訊費用。在理財方面,由于第一年收入較少,把每月節約下來的錢放入銀行,保證穩健的收入。第二年把存款取出買一些收益和風險都適中的基金。第三年把財產分為幾份,存銀行定期、買入國債或基金、投資股票等風險大收益高的產品。梁充根據自己的目標制定的理財計劃大家可以借鑒,當然也要根據自身的條件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案。

理財專家提醒,理財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也不可操之過急。近幾年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各類“P2P”網貸平臺、“寶寶”理財層出不窮,有的年輕人盲目跟風,選擇了一些不太安全的理財產品,甚至落入非法集資的圈套。

3、購買保險,提高保障

很多年輕人認為購買保險是“多此一舉”,認為“意外”和“大病”都與自己無關,等到真正發生突發狀況時才追悔莫及。在一些發達國家,幾乎人人投保,保險可以在購買人出現意外和疾病時減少自身的經濟壓力、獲得應有的經濟補償,有些保險還可以作為一種普通理財產品,使投保人獲得分紅和收益。每個個人或家庭在理財時都需要考慮是否以購買保險來提高自身風險防范能力,轉移風險,從而達到擺脫困境的目的。

低收入人群要想做好個人理財,就必須制定好理財規劃,嚴格執行,長期堅持下去,就會看到不錯的收益。其實個人理財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過程,不可操之過急,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看見明顯的效果。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