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我衣服丟了!”“爸,我錢包丟了!”“哥,我手機丟了!”每當我說自己丟東西的時候,家里人都會告訴我:“丟了就丟了吧,人沒丟就行。”
然而,突然間有一天,我發現我把自己丟了!
曾經我可以一天不吃飯的跑去垃圾堆里撿破爛、拾廢鐵,僅僅是為了從走街串巷的“童貨郎”手中換到一個玩具;曾經我可以一刻不休息的沿著火車鐵軌從東到西,再從西到東,僅僅是為了找到一個稀有的煙標讓我欣喜若狂;曾經我可以一天不喊累的抱著個頭十足的大西瓜一個個裝上車,僅僅是為了完成之后能夠得到五毛錢的零花錢;曾經我可以一刻不喊疼的在荊棘叢中找尋那夜晚吟唱的蛐蛐,僅僅是為了晚上能夠在睡覺之前聽它在耳邊回響。
現如今呢?
說好的西藏窮游想法,一拖再拖;想好的英語學習計劃,等明天吧;做好的健身鍛煉方案,以后再說;理清的文案寫作思路,一會再寫。
然后就沒有然后了!
曾經的我執著于自己的想法,忠誠于自己的內心,那時候一切的問題仿佛都不是問題;
現在的我困惑于自己的能力,疲憊于自己的身體,仿佛周圍所有的一切都是一個阻礙。
記得知乎上有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當看到好看的照片時,人們通常的反應是“真不錯,你用的是什么手機”,當看到爛照片是,則往往笑話拍攝者水平很臭?里面最經典的回答是,人習慣性的將自己的成功歸因于自身,失敗歸因于環境;而將他人的成功歸因于環境,失敗歸因于其自身。
看到這段話的時候,想到曾經的我,不怕累不喊苦,一門心思的做著自己想做的,爭取自己想要的,那時的我覺得自己能力很強;現在的我,動不動就怪時間不夠,怨環境不好,說機遇不對等等,以至于自己現在一事無成。
現在想到這些事的時候,才發現,曾經的自己不見了,不知道被我丟哪去了?
人們都說前半生和后半生的分界線就是此時此刻。那么我后半生的目標也就不言而喻了——把自己找回來。
記得以前可以為了一個難題,徹夜不眠通宵達旦;可以為了一個悖論,跟朋友吵的臉紅脖子粗;更是可以一個目標,不撞南墻不回頭。現在卻因為身體累了,因為精神不佳,因為時間不夠,然后將所有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推遲,以至于推遲到不記得當初為什么要做這件事了。
失去了方向不可怕,畢竟我們還能重新找到航向,失去了動力也情有可原,誰沒有一星半點兒的失誤,但是失去了自己,就只能渾渾噩噩的過這一輩子了。
或許我們都應該好好想想,我們把自己丟在哪條不為人知的路上了,然后去把他找回來,再去看看曾經的自己,看看曾經那個哪怕是為了一個很小的目標而不擇手段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