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我的學生康,校籃球隊隊長,身材魁梧,個頭高大,一次帶領校隊參加市籃球賽,在籃球場上奔跑了兩天,讓人感動的是這兩天一直在發著高燒,高燒不下場,堅持到了最后,而且賽績優異。校長在升旗儀式上特別表揚了他的堅持精神,當校長問是什么讓他能這樣堅持時,他說“我想贏”。一句想贏,理由簡單,但是力量卻不可估量,這句話讓他堅持了兩天,完美結束比賽。想贏是發自內心的一種意愿,因為是發自內心的愿意,所以就產生無窮的力量,因了這種力量,身體的不適,條件的艱苦都也可以忽略了。
? 我也因此想到我自己的初高中生活:當年我是一個智力平平,甚至連平平都算不上的學生。初中時,數學老師采取激勵制度,上課講完新課做練習,誰先做完誰先下課,那時的管理也沒現在這么嚴格,課堂完全是老師的,誰的課堂誰做主。我的數學成績一般,但是為了不是最后下課的孩子,我前一天就全面預習了第二天要講的內容,做完課后練習,然后核對答案,琢磨不明白的就做記號,以便第二天明確聽課重點,這些做完常常就晚上十二點之后了。這樣,第二天做練習時,我總是班級最先做完并全對的學生,久而久之我越來越被老師重視,越來越有自信,漸漸得我就成了老師、同學眼中的優生。如此心態的良性循環,不僅不覺得累,竟覺得十分快樂。為什么我能如此堅持呢?因為我心里有這樣一種意愿,我想得到老師的賞識,這是一種內驅力,當需要沒得到滿足時,就會產生內驅力,內驅力引起反應,反應導致需要的滿足,不僅是外在成績的滿足,更是精神的滿足 。
? 我的高中生活比初中生活要清苦,住校,為了節省時間,去食堂買了飯總是一邊走一邊吃,跑去食堂,走回來已經吃完了,偶爾會在食堂吃一次,喝點湯,然后進教室學習。當別人在宿舍酣然入睡時,我卻在演算數學題,當別人響起細微的鼾聲時,我還在點著蠟燭復習,當別人出去逛街時,我還在背著英語單詞。這樣三年,沒有覺得累和苦,反而是因為一點點的進步而時時處在快樂之中。當入學遙遙領先的同學只考入專科學校時,我以班級高考分數第二的成績考入大學。
? 三年的高中生活,我剛開始的動力就是讓父母以我為驕傲,后來漸漸變成我要學得很好,我可以學得很好,我可以憑自己的努力在班里排名前列。這些動力驅動著我行走在高考的路上,無暇顧及身邊暫時誘人的風景,任清風苦雨,義無反顧,等到高考的帷幕圓滿地拉上時,過去的艱苦經歷竟也分外讓人留戀。
? 做了老師后,發現很多孩子學習沒有動力,每天渾渾噩噩,父母、老師督促緊就學學,不督促連基本的作業都不能完成。我也曾把我的學習經歷講給我的學生聽,只是時過境遷,他們與我學習時的環境不同,認知不同,觀念不同,自然無法體會我的感受,更對我所謂的動力不屑一顧。于是我就想要和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們一起找到一種適合他們的動力,光明正大也罷,陰暗猥瑣也罷,能作為一段時間前進的動力,撐持著某一段時間也好,也想幫助孩子們在不同階段不斷調整他們的動力,激勵他們走得更遠。
? 其實,真正學習的動力應該是一種內驅力,每個學生生活年齡不同,背景不同,心理特征不同,激發他們內驅力的角度、方式就不同,老師需要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不斷探索。因為康對體育感興趣,怎么訓練都不覺得累,所以我就從體育精神的角度來激勵他,從體育到生活,再到學習,他就能更好得和老師交流,教育的效果就更明顯。再如璇,學習一般,因為暗戀一個男孩子,更是變得恍恍惚惚。那個男孩子很優秀,所以交流時我沒有批評璇,而是先告訴她這個年齡階段有這樣的想法是正常的,而且她很有眼光,男孩子確實值得喜歡。但是,男孩子更喜歡有內涵的女孩子,所以,現在要做的就是先充實自己,讓自己和男孩子一樣有光彩,要用自己的光彩去吸引人,而不是蜷縮在別人的光環之下。我鼓勵她把暗戀當作動力,去追趕男孩子,用自身魅力引起他的注意。果然,女孩子開始奮力拼搏,偶爾和我談起時雖然還是有些自卑,但是人卻精神起來。初三短短一年可以用脫胎換骨來形容她,成績也突飛猛進,當女孩子光芒四射時,也不再自怨自艾。畢業時,璇跟我說,是暗戀并追趕這個動力讓她找到自信,雖然這個動力在當時說不出口,但是確實是這個動力推動她走完初三,一點不覺得苦和累。上了高中后我們也有聯系,現在的她已經把提升自己當成一種習慣,一種自愿,再不是為了讓某人側目了。
? 當然,根據每個孩子的特點尋找激發他們內驅力的方法是一份有難度的工作,需要老師的細心、耐心和合適的交流方式,還要有恰當的時機。老師們一起來上下求索吧。